微观宁夏,有你更精彩
![]()
挖掘鲜为人知的银川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银川历史,我是威记!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银川风情!
《大银川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银川城东有一条渠,名为红花渠。很多人对它既熟悉又陌生。跟着威记的文字,了解一下红花渠的前世今生吧。
![]()
【上海路以北的红花渠旧模样】
原文再续需接上一集:
上集说到红花渠自西夏被灭后沉寂了将近两百年,直到了明时候一个叫何福的人出现,这集就从这里开始带您继续游览一下红花渠的历史过往。
第2集:半城风光看残渠
《风光红花渠之二》
-威记
大渠风光无限好,只是落寞百年遥。
静看杨柳婆娑影,不知艳阳何所照。
何福,明永乐初年镇守宁夏镇的总兵官。也是明朝宁夏镇第一位总兵官。他在镇守宁夏期间,因为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这一地区出现了“天下积谷,宁夏尤多”的景象。
得利于他下大力疏浚红花渠,使得银川城东南广袤地区的农田得以浇灌去碱化,成为良田。
此外,他还凿东城垣引红花渠活水进城,史称“东南小渠”,绕城里六余里,使得银川城里受益匪浅,
可惜,成也红花渠,败也红花渠,何福大力利用红花渠也成了他的一个罪状之一,被参了一本,最后只得黯然离开。
如今的何福引水的“东南小渠”也早已不见踪影,消失在城市化发展的钢筋水泥中,成为一个传说。
![]()
【上海路以北的红花渠渠底旧模样】
据威记观察,“东南小渠”进城的位置应该不是在湖滨街上就是在积翠园的边上,因为痕迹不多,只是猜测而已。
而专家说在东环的南边对过去的商都这个位置,因为可能是因为这里有个南塘园,储备有大量的水。只是这里是那时候人们的居住聚集区,水质浑浊,“甚为不洁”。
而且地势也比湖滨段高,要说也只是城南方向的入水口,跟高台寺不是一个意思,这是专供城北官方宅第的流水,如果在现在商都位置分水等于是全脏水了。
从北京路红花渠桥头往北段漫步,现在看到的都是干渠,两边杨柳树荫茂密,树干粗壮,饱含历史沧桑痕迹。
已经完全失去灌溉意义的这段渠,落寞破败,谁能想象当年可是深丈余,宽三丈有多的大渠?如此水量的流水才能冲刷浇灌这片地区。
![]()
此处是威记透过墙眼拍摄的红花渠南段,用围墙挡住了。看着被垃圾淤泥填的几乎平顶的渠,有点感慨。
从北京路起的南段有水。迁走了大量的棚户后,现在的渠水看起来干净了点。水不多,渠也窄,依稀当年的模样缩小版。
![]()
沿着红花渠岸边一路过去,看着垂柳轻抚水面,不知当年可有?
这些已经长粗壮的柳树见证了红花渠的变迁。
威记认为“东南小渠”的分水口就在这上下一里的位置。
每隔一段路就有一座这样的小桥,精致小巧,看着这样的桥洞,您能想象当年泛舟红花渠的情形吗?
![]()
这段是高台寺段,砖石砌的护岸,看着红花渠有点高大上起来,成为景观渠,两边绿化带还是不错的,只是水量太小,显得脏乱。
![]()
这个牌子曾经引起威记对红花渠和高台寺的无限好奇心,也是威记想着探究红花渠的起点!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通过“点赞”给威记鼓励吧↘↘↘![]()
看完点个分享给更多人再走,谢谢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