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招募,即将开营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北村的书也算是第一次读,有种梦回麦克尤恩《星期六》的感觉,不过显然Audition要比麦克尤恩抽象许多,而且是抽象到连剧情都要拆成两个版本,非线性叙事已经满足不了北村的野心了,由此整一个双线性叙事,能感觉得到这种突破和巧妙(也可以说是匠气凸显)的地方。
不过这样的作品是更适合去呈现自我的艺术,从而抓取一个奖项?又或者实现某种实验性的突破,达到真正艺术的至境?这里留给读者们自行评判。
其实不仅仅是实验性文学,只要是试图突破改写既定规则的小说作品(甚至诸如塞巴尔德这类游记式小说),我们都很难去评说它是艺术天性如此,又或者为了突破而突破。
这本书情节层面能阐述的比较有限,避免误导大家,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后文会应阐述点到。
关于身份的讨论以及女性自我选择的道路(有娃、无娃),北村描摹得算是恰到好处,第一部分中Xavier出现,自述是主人公的儿子,女演员否认对方是自己的儿子,不过回忆起过往,她虽然否认,但是却对自我产生了更从深层次的怀疑,同时也对自身的表演与身份产生动摇,她发现自己逐渐成为了被观察的对象,或许可以说进入了所谓的“客体化”?
在第二部分,则是故事线重塑,她确实有了一个儿子叫Xavier,而且儿子还逐渐侵占了她的生活,让她感觉到自己在逐渐被边缘化,而她成了需要让“自我消失”的这样一个个体。我读来是一个极度主体化,乃至将周围一切事物都是做主体实践的一种视角。
以上呈现所谓镜像或者对立发展的故事线模式,并不能说完全使这本书成了天书,但是至少从传统的视角看来,使得这本书可被列为难度的行列中。这里的“难读”源自于读者无法与故事产生信任链接,就是故事明摆着带着一种“元小说”的味道,由此读者从阅读故事,转向理解作者的表达。某种程度上算是与零度写作对立的另一个极端。
不过这样的作品自然可以被列为所谓的严肃文学或者极容易出评论的作品。
从结构上来说,北村将这种女性状态演绎成了两种极致,一种是成为被凝视、观察的对象,也就是受批判的世俗社会下的“被凝视”/客体化的女性角色,而角色也不得不向自己、向内自省,存在从内部遭到压迫和磨灭;另一种则是彻底向外,全心为儿子,为生活中的其他人,在演绎中也消融自身的存在,成为一个尽可能服务他者的“细胞壁”,这是一种纯粹的向外观,像极了传统东亚母亲的角色。
在回归到书名《试镜》,这一点着实有些存在主义的味道,即我们只是不断在做角色扮演,而我们的扮演实践决定了我们是谁。
北村给予了主角这两个层面的极端可能性,可是似乎这两个并不是哪个更好,更有种“皆地狱”的味道,像是两种极端的困境。
这本书的获奖可能性,我以为比较难评,目前对当代英语文学的阅读量还没能支撑我进一步去阐述,因为它与先前的奖项作品(这两年)完全是两个路数。
我以为如果拿奖,那就是一种布克奖风向上的一次转型。
注:Audtion 已进入本届布克奖短名单
⬇️了解更多作者的读书笔记⬇️
作者:栩
编校:Lenny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
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