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招募,即将开营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这本书从气质和内涵上与先前的Orbital很像,我以为或许会是这次奖项的有力竞争者,加个“最”字也说得过去。
显然这部小说有些生态小说或者环境变化小说(climate change fiction)的味道,而且对于生态层面的冬天呈现并非仅仅是一种季节,而是一次长久的社会性展露和对人文困境的“凝视”。
这里补充一个插曲,似乎有资料显示1962至1963年的英国“大寒冬”(史称 The Big Freeze)是真实存在的自然灾难,而这在小说中也像是一种“集体心理”象征: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家的屋檐下,既躲避风雪,也逃避真实的彼此,不过这或许也是对小说当时创作背景的反应。
多嘴一句,这次入围的小说或多或少反映了口罩时期的情况。
Miller在这本书里着实展现了严肃作家的实力,算得上是极少能让“风景”说话的小说家,这一点我以为比Samantha Harvey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者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风格,Harvey更偏自然一些,而 Miller 更侧重人文关系。
在这部作品中,暴雪不仅遮蔽了道路,也掩盖了语言的出口。医生Eric Parry与妻子Irene,被困在乡间诊所与无声婚姻之间;农场主Bill Simmons与前舞女Rita,则在粗粝的田地与失败的幻想里艰难相处。
可以说,雪一层层堆积,生活一寸寸封闭。节奏感是非常不错的。
文本很慢,依旧可以逼死很多“浮躁”地寻求爽感和情节刺激的读者,但是绝对不能说平淡。
说的通俗一些有种湖面风平浪静,水下波涛汹涌的感觉,由此进入到Miller的话语故事中,你能够自然品出一番意味(或许也有自发性的读者保护原则因素在)。
暴风雪逼迫人物停下外在活动,只能在室内、在内心,面对未被处理的记忆与隐痛。冬天成了无形的心理剧场,封锁阻隔外界的同时,也让人无处逃匿。
由此,小说中最有戏剧性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婚姻中细碎的裂纹,这部分写得着实真实。Eric与Irene这对关系呈现,象征战后英国中产阶层的“稳定”幻觉。
他是受人尊敬的医生,她是被移离城市的妻子,表面平静如雪地,但底下暗流四伏。Irene怀念城市的脉动,渴望新的感官刺激,却被乡村的安静吞噬。
Bill与Rita则来自社会的另一端。一个是“自以为能驯服土地”的理想主义农民(这里的农民和国内自耕自足的“小农”还有所不同),想着靠自己实力创业,一个是仍保留夜总会灯光记忆的女人,却被迫面对柴米油盐和无尽的家务。他们的婚姻始于逃避,也注定被现实粉碎。
两对夫妻的故事在一个Boxing Day派对上交织,酒精、欲望与孤独交汇成一场内在旋风。暴风雪之后,外部世界冻结,但情感的裂口终于显露。
显然Miller并不追求戏剧化的对抗,而是试图试让“微小的不适”积成巨大的寒意:沉默的对视、不经意的举动、没有出口的善意。正是在这种细腻中,他揭示了婚姻最残酷的一面,温度下降并不会带来死亡,而是让一切继续活着,却不再温暖,这里就有点现代主义死而不僵的荒芜味道了。
从热情澎湃、眼里有光,到最终僵死,这应该是写得最贴近青年盛意到中年失意生活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还有小说的时间点。
1962到1963年,也是英国现代化与旧阶层秩序交错的节点。表面上,战后十多年过去,国家进入消费社会;但在这片农村,阶层显然划分得十分严格,这一点如今的中国读者已经比较难体会了,但是可以通过看《唐顿庄园》得以窥见一二。
不同身份带来的是不同的焦虑,比如医生的同事Gabby Miklos,是集中营幸存者,而Bill的焦虑,来自对“新农民身份”的不适,Rita的身份漂泊,则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凝视与异化。
虽说,这并非一部直接指涉政治的小说,但是某种意义上,它展示了“冻结的社会结构”如何压迫个体的欲望与行动。阶层、性别、历史共同构成寒冬的温度系统,换句话说,也就是“欲速则不达”,越是想前行的人,越容易在冰面上滑倒。
如果说小说中有一丝解冻的希望,那属于两位女性,这样的设定倒也比较讨巧,虽说没有到Girls help Girls的程度,但是女性的链接还是挺巧妙的。
Irene与Rita来自不同阶层,却都处于“被婚姻、被社会定义”的境地。她们的友谊更像是一种彼此的认同,而且小说里她们都怀孕了,且预产期也接近。
Miller让她们成为“冬之见证者”,在封锁的环境里首先察觉气温的变化。她们不再只是妻子,而是试图在寒冷中理解自己的欲望。女性的觉醒在小说中被赋予没有宏大的宣言,而是隐微的姿态,比如一场未说出口的对话,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
由此她们可以被视为被雪覆盖的火,微弱,却真实存在。
最后来说说文体,这也算是Miller的亮点。
Miller的语言几乎没有多余修辞,但每个句子都像被雪打磨过的石头,冷硬而光亮。
有评论家称他“写出了沉默的力量”。有种无声胜有声的味道。也是这一点,我以为很接近Samantha Harvey上次的作品展现呈现的效果,这也是我进一步认定按照布克奖的调性,或许奖项这次会给他。
小说的节奏因此近乎音乐性,由静至动,再回归静。结局的寂静也并非终结,更可以是视作是某种内在复苏的开始,结构配合文体和笔触,堪称拿奖的典范。
总的来说,是竞争奖项的力作。
注:The Land in Winter 已进入本届布克奖短名单
⬇️了解更多作者的读书笔记⬇️
作者:栩
编校:Lenny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
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