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下午,我在书店准备李井奎教授在书店的分享。我要把五十多个报名线上活动的读者,拉到一个微信群。因为视力很差,这对我是很困难的工作。
楼上公司的女生辞职了,来书店上班。我很开心,对茵儿说:这下好了,以后这个加群的工作就有人做啦。
茵儿个我破了一盆冷水:这事还是得你自己干才行啊。
她说得对。添加我微信报名活动的朋友,都付出了可贵的信任。通过逐个加大家的微信,我就多了一点认识大家的可能。
我期待有一部分将来能成为书店的会员。
周六,有来自上海、昆明、河南、北京的会员朋友来到书店,他们本来是过来送别和哀悼,现在书店能继续开,这就变成了一个会员聚会。
晚上活动,这些会员就像书店工作人员一样帮忙,看上去他们不像是书店的顾客,而是书店的主人——是的,在这个意义上,书店早就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了。
书店会员计划是去年11月开始的。有一天我躺在床上,发出了办会员的朋友圈。一年收365元,承诺参加四五十场书店活动。
对我来说,这是很大的考验和约束,因为你要努力办这么多活动才行。
几天时间,书店就有了超过100位会员,这也让我对书店有了一点信心。
开始的几个月,会员群就是普通的活动群,有聊天,但是更多是分享活动信息。直到有一天,请敏姐来书店分享她的《社群力》,请教她如何做好书店社群。
她说:你这根本不是社群,只是读者群而已。
在她看来,一个“社群”最重要的是去中心化,让成员彼此“看见”。“你办讲座,连大家的自我介绍环节都没有,怎么‘看见’?”
她说得很对。第二天,我就在会员群里说,希望每个人能“占领书店”一天,在这一天内可以自由使用书店群,聊任何自己想聊的问题,或者发广告。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这个群里获得一天“好处”。我甚至承诺,可以在自己的公号帮大家打小广告。
让我意外的是,“占领书店”的朋友,没有一个想“索取”的。他们都认真准备分享,不但“讲述自己”,还特别注意能够“对大家有益”。
有些在成都的会员来到书店现场“值班”,我本来承诺“占领”的时候,在书店免费喝咖啡,但是很少有人享受这个福利,他们往往带着小吃、点心,自己花钱买饮品。
在成都的会员,慢慢成了书店活动的“志愿者”,帮书店布置场地,搬椅子,甚至进行现场服务,为读者送饮品和水果。
这是很重要的发现:当人们获得表达自由和机会时,往往能体现出真正的责任感。这是开书店以来最开心的事,我通过开书店学到很多。
可能这也是大家喜欢书店的原因。买书的时候渠道有很多,但是能投入自我,和他人产生联结,终究是一种“个人创造”。
加入会员,扫码支付后添加微信zhang3fenggoo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