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招募,即将开营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近日,由徐老师主笔,编辑部参与编校的科幻末世史诗有声剧《最后的曙光》在喜马拉雅上线,上线首月订阅即突破1500人,目前正在热播中,编室搜集了编辑和书友们的一些刁钻的问题,以此进行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内部采访。以下是一部分整理,希望给到更多创作者一些鼓励和思考。
点击收听:《最后的曙光》
L:文穴编辑部 Lenny
X:徐老师
L:那先问第一个问题好了,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
X: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有点受不了那种“劝人上进”的疲惫感。前提是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非常有潜力,甚至远胜过我。关键是这些人不是缺少自信,就是“懒惰”惊人。我呢,就像一个“老嬷嬷”,天天劝着他们认真去创作。就像孔明劝刘备在蜀称帝,我其实是特别I、怕烦的一个人。扶刘备都那么累了,更不用说过程中你看中的刘备可能是阿斗也说不定。而且人总是有个心理,而且你越是劝别人,别人反而越会怀疑你的动机,既然你这么有把握,觉得都可以,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去写?为什么要劝我来写呢?有时候,写作这条路其实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相信自己能成的,有出版作品的作家都经常自我怀疑,更不用说有潜力的素人了。所以我现在练习的一个技能是,好话不说第二遍。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所以,最后还是自己去写。我觉得这个做法可能是权宜之计,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就像《黑鹰坠落》里有句话说:
Nobody asks to be a hero. It just sometimes turns out that way
L:你觉得写小说难吗?
X:难,也不难。难不用我说,看现实结果就是,看那些能写出作品的人数,从统计学角度似乎就显得有些难度。 不难的地方在于,所有的难点都是可以克服的。就像我们最近在读《孟子》一样,它不是那种像“挟泰山超北海”那样的难度,不是你要变成超人那种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难度。它的难点更像是伸手去折枝的那种,比如说今天你不想写了,但你坚持一下,再写一个小时、再写两个小时,其实是可以做到的。还有一种难在于人心,就是你到底能不能承受住别人的审视目光。
L:人心怎么说?你也有经历么?
X:肯定,不过这大多可以总结为三句话“你算什么?你凭什么?你怎么敢?”,听着是不是有时候登味就来了。文学的权力之争往往涉及奖项、荣誉、嫉妒和互相攻讦。所以我先前说匿名挺好的,希望后续的作品不用把我拉出来当选题。埃莱娜·费兰特的写作方式是我最欣赏的,作品出来了就不是自己的了。说到这里就不给大家添阴影了,我还是喜欢那些圈外读者的点评。
L:有具体的例子么?
X:这里就分享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吧,还挺有趣的。我在初中时候就写了个小说,那时候还是全手稿,写了让家里人打印到Word里那种。当时上架后,亲戚间传开了,就说这是好几章了主人公都还没出现的小说。这个如今已经是个家族内部梗,但凡涉及就会被拿出来。其实也挺有意思的,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在不同人的审美体系下,作品的评价体系是不同的。福楼拜还想写一本什么都不谈的小说呢。
L:很好奇对于你写的作品有过比较负面的批评的声音吗?
X:那也太多了。先前说了基本可以从这三句话(“你算什么?你凭什么?你怎么敢?”)延伸出所有比较偏激的批评,其实任何批评都是如此,人心有善的一面,也有不忍直视的糟糕的一面。不过,更多是价值观、世界观、利益冲突。总之,孟子说受到批评就认真反思,有问题就改,确认若没问题就当别人发狂好了。虽说有时候批评也可以是善意的,但难免也会带有表达者的情绪和当日心情状态。还有人的批评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愤世嫉俗,有些人则带着一股尊奉的祖先被冒犯的味道,某种偶像崇拜文化的深度干扰?这里或许可以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好好研究。这倒也挺好的,你想,既然总有人会基于自己的认知规训你的创作,为什么不勇敢点按自己方式来写呢?你反倒获得了某种勇气。
L:那你会怕写砸吗?
X:原先我特别在意,毕竟学生时代是评奖思维,你当然渴望获得他人的青睐。后来,我特别在意的是有无真正的读者,毕竟无人关心才是最”地狱“的。不过现在我更在意就是自己的书写,写的过程中你总会觉得有些片段写得一般、有些机械、有些重复,但是有些部分就有点像神来之笔。
L:小问题,那怎么样获得这些神来之笔呢?
X:哈哈哈哈哈哈,这里我可以分享一个诀窍,好像记得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还是看来的,非原创哈,如果后续发出去哪位老师看到可以自己来领。就是写作就像是造楼,神来之笔就像是第三层、第五层、第七层楼,而那些有些木讷、机械的就有点像是第一层、第四层、第六层楼。你老是想造出空中花园,每一寸都金碧辉煌是不可能的,或许也可能是我没做到过。总之就像运气蹲你窗口,你得不断在场,不断写作,运气则实在熬不过你了,它就出现了,有点像“俄罗斯轮盘”。换句话说,熬过冷板凳时刻,灵感才会被迫出现。最惨的是那些好不容易熬过瓶颈,好运马上来临的时候就放弃的人。不过有时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总是告诫自己,勤能补拙,多接受批评,理解自身的局限性,多努力,或许就能等来自己的“小确幸”。
——未完待续——
《最后的曙光》已登陆喜马拉雅
首月收听订阅即破1500+
⬇️立即收听⬇️
![]()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
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