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不说别的,单说个人成长吧,就是那些爱出门寻找机会的人,其实人生会更有希望。
说白了吧,为啥有的人就是眼界宽,路子广,而有的人却总在原地打转,一直没什么成长?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在很多时候,就是双方之间究竟是谁肯“出门”。
老话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一棵树如果老是挪地方,就很难存活下来。
就像一个人要是总窝在一个地方,那么精气神早晚也会憋没了。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境遇,往往就从这“出门”二字上,悄悄拉开了差距。
出门,长见识
要想涨自己的见识,那就选择出门吧。
别管自己出门在外能不能得到见识,首先不要想那么多,总之就是先让自己早点出门,迈开第一步就好。
毕竟,你待在屋里,眼前就是那一片天。而自己脑子里想的,翻来覆去,反反复复也就是那点事。
不如大方地走出门去,亲眼去看看,亲耳去听听,说不定还真的被自己看到一些东西,见识到一些世面。
唐朝的玄奘法师,当年在长安已经是一流的高僧了。
可他总觉得佛经里有些道理讲不通,眼里看到,心里就存着疑惑。
怎么办?他最终还是果断选择了最艰难的路:出门,西行。
而这一走,就是十七年,整整五万里路。
他看到的,不再是经书上干瘪瘪的文字,而是百国鲜活的风土人情,是真实的雪山与沙漠。
最终他带回的,不仅是佛经,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广阔无垠的世界之见识。
孟子说得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可以说,这“劳其筋骨”的背后,第一步就是让你先走出门去。
然后,在所谓的风里雨里,哪怕摔几个跟头,受几次伤又何妨?
只要自己能敢于走出去,那自己才算真正开始认识这个世界。
人生在世,所谓书本上的道理,终究还是别人的,只有用自己的双脚亲自丈量过,才会变成你自己的见识。
出门,遇贵人
现在的我们可能会说,现有的网络,在哪都能联系,又何必亲自出门?
这话对,也不对。
比如说人情往来,隔着屏幕的寒暄,永远都比不上面对面喝杯茶的交情。
很多机会,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你没能出现在那个机会看得见你的地方。
就说意大利那个叫马可·波罗的一个小伙子吧。
如果他一直待在威尼斯,做个普通的商人,他这辈子最大的顶部也就是个平凡的意大利人。
可他偏偏跟着父亲和叔叔,出了远门。
而这一出门,不仅走到了元大都,见到了忽必烈,还在元朝当了十几年的官。
他回意大利后,一次参加战争被抓进了监狱。
在监狱里没事干,他于是又跟狱友吹牛,讲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
这一讲,就讲出了一本旷世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晏子春秋》里讲:“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凡事你只要肯动手做,常常能成功,而且只要自己肯迈开腿走,坚持去走,那么总能到达目的地。
你总得先“行”出去,走到路上,才能遇到那个能拉你一把,或者愿意跟你同行的人。
毕竟,所谓的贵人,也真的不会凭空敲响你家的门。
出门,换活法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走进了死胡同,怎么都绕不出来了。
那其实,很有可能不是因为你不行,而可能是你自己待的环境,已经成了一潭死水。
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换一片水域,主动出击,方能成为主动。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流转。”
人世间里,所有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什么是静止的。
如果自己总是在固守原地,那就是逆着水流生活。
可以说,让自己主动出门,就是让自己主动拥抱变化,去寻找新的可能。
这不仅是换个地方,更是换个思路,让自己换种活法。
最终,让自己真正愿意打破舒适区的勇气,更是相信自己可以在未来得到更大的可能。
所以,别总说自己运气不好了,机会太少了。
而是先问问自己:今天,你出门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