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揭秘:那些改变航空史却未能量产的传奇美国原型机

0
分享至

美国是全球首个为军事用途采购飞机的国家,1909 年便购入了 “军用飞行者” 战机。自那时起,美国始终不遗余力地投身空中力量创新 —— 从全球首款机载机枪到首款隐形轰炸机,其对尖端航空技术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向来愿意倾注重金。但像 F-22 “猛禽” 或 B-2 “幽灵” 这类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战机,首要攻克的并非战场决胜,而是在隐秘的试验场与激烈的行业竞标中脱颖而出。这些战机必须与美国工业界所能打造的最先进、最强大的对手同台竞技,一较高下。一旦尘埃落定,失败者往往难逃被淡忘的命运:幸运者会入驻航空博物馆,不幸者则被遗弃在旧机库最尘封的角落,更糟的是,在美国飞机坟场的烈日下逐渐锈蚀、归于沉寂。

另有一些设计奇特的飞机,虽具备令人惊叹的全新性能,却要么不符合当下的迫切需求,要么因成本过高而缺乏实用性。这些造型独特、理念超前的战机,往往难逃相似的宿命 —— 最终只能在角落积灰,成为 “本可实现” 的遗憾象征。在本期 “冰山图” 系列中,我们将聚焦 40 款这样的秘密原型机与概念机:它们曾无限接近量产,却最终未能斩获军方合同。今天,我们来讲讲《空中力量冰山图》。

你或许会好奇,何为冰山图?2020 至 2021 年间,得益于红迪网上的一系列帖子与油管视频 —— 从神秘生物到经济体系,各行各业皆在运用这一模型 —— 冰山图迅速风靡。其核心理念源自一个长期流传的学术隐喻:将对复杂主题的认知比作一座冰山,最广为人知的信息构成水面以上的可见部分,而更为庞大的未知信息,则构成水下的冰山主体。在红迪网、油管等平台的常见用法中,潜入水面以下越深、越黑暗浑浊的区域,所触及的信息就越罕见、越隐秘、越异乎寻常。为便于梳理,冰山图通常会划分为多个层级。现在,让我们直接潜入这张 “航空界假如” 冰山图的第六层 ——“高空翱翔” 层。这里收录的是最广为人知的几款机型,我们就从人气之作 YF-23 开始。


YF-23 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参与先进战术战斗机竞标时的参赛机型,最终不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YF-22(即后来的 F-22 “猛禽”)。该机型共制造两架原型机:第一架被项目团队命名为 “黑寡妇 Ⅱ”,通体黝黑,搭载两台普惠发动机,1990 年首轮测试中便实现 1.43 马赫的超视距巡航;第二架为灰色涂装,得名 “灰幽灵”,换装通用电气 YF-120 发动机后,超巡性能更上一层楼,测试速度达到 1.6 马赫,略高于 YF-22 的 1.58 马赫。


尽管 YF-22 的特技飞行性能几乎能与 F-22 持平,但洛克希德通过更具冲击力的性能演示,赢得了关键的认知博弈。洛克希德的试飞员展示了战机的大迎角飞行能力、导弹发射能力,以及可承受 9G 以上过载的高难度机动。而 YF-23 虽本可完成绝大部分此类动作,诺斯罗普却未在演示中予以呈现。因此,许多人认为,正是这种 “推销技巧”—— 而非单纯的平台性能优势 —— 让 YF-22 在国防官员心中占据了独特地位。

接下来登场的是 XB-70。


20 世纪 50 年代末,北美航空公司的 XB-70 “女武神” 轰炸机,宛如直接从科幻漫画中走出的机型。它采用锐利的棱角设计,配备 6 台加力燃烧室发动机,搭载美国当时最先进的瞄准、导航与电子战系统,本应成为史上体积最大、速度最快、飞行高度最高的轰炸机 —— 但这一愿景最终未能成真。如今,“女武神” 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被视作冷战时期航空理念的巅峰之作:以 “飞得更高、更快” 的极致追求,突破敌方防御体系。与美国著名的 SR-71 “黑鸟” 及其已退役的截击机同门 YF-12 一样,XB-70 秉持着经典的美国式理念 —— 像燃烧喷气燃料一般消耗预算,最终却未能落地生根。

接下来是 F-22B。


在首架 “猛禽” 战机升空之前,美国空军寻求的并非单一座位的战斗机。事实上,空军与洛克希德・马丁签订的原型机订单中,明确包含 7 架单座测试机型(命名为 F-22A)与 2 架双座机型(F-22B)。

从飞行员训练到分担复杂先进作战任务的认知负荷,双座战斗机的存在有着充分的理由。如同 F-14 “雄猫”、F-15E “攻击鹰” 以及其他诸多双座战斗机 —— 包括我国已列装的双座版歼 - 20—— 后座操作员可负责追踪敌方目标与友军飞机,提升态势感知能力,操作电子战套件与对抗措施,让前座飞行员能够专注于飞行操控。双座版 F-22B 从未进入量产,但倘若量产,这款空中优势战斗机或许能成为更具潜力的中程轰炸机,或更适配航母舰载机常需执行的攻击任务 —— 这两种角色,都是 F-22 后续变体曾探讨过的方向。那张从未安装到 “猛禽” 上的第二个弹射座椅,背后藏着太多 “本可实现” 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是 X-32。X-32 是波音公司参与联合攻击战斗机竞标的机型,该项目最终催生了洛克希德・马丁的 F-35。波音的 X-32 设计,旨在通过采用大型一体式碳纤维复合材料三角翼,并尽可能让各变体共享核心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其标志性的巨大下巴式进气道,是波音为支持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STOVL)操作,决定采用直接升力推力矢量系统的直接结果。


这一设计让 X-32 仅需一台发动机,便可完成 STOVL 任务。相比之下,F-35B 同样采用单台发动机,却还需通过传动轴驱动升力风扇。最终,F-35 击败了 X-32,部分原因或许是 X-32 的外形略显滑稽。

接下来是 VZ-9 “阿芙罗飞车”。


“阿芙罗飞车” 的设计初衷,便是要打造一款真实存在的 “飞碟”。该机型最初为加拿大军方设计,后被美国收购进行深度测试,旨在解决大规模冲突初期机场跑道可能被摧毁的隐患。与传统战机需要跑道起降不同,VZ-9 可实现垂直起降。为达成垂直起降(VTOL)能力,阿芙罗公司的约翰・杰克・弗罗斯特计划利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排气,驱动圆形涡轮转子在机身下方产生推力气垫,使 “阿芙罗飞车” 能够在低空稳定悬停。

随后,发动机推力可向后偏转,推动飞机前进 —— 按照设计方案,它能像一款高性能战斗机般灵活运作。至少,设计方案是如此宣称的。最终,VZ-9 未能达到其高昂的预期,也因此被载入历史尘埃。

接下来是 B-1A。


如今的 B-1B “枪骑兵”,是美国唯一一款具备变后掠翼设计(让人联想到 F-14 “雄猫” 等冷战战斗机)、最高速度 1.2 马赫的超音速重型载荷轰炸机。但其直系前身 B-1A 的性能更为强劲,设计最高速度超过 2 马赫。卡特政府最终取消了 B-1A 项目,称性能日益强大的防区外导弹与洲际弹道导弹(ICBM),是更具成本效益的核威慑力量。

但该项目在里根政府时期得以重启,而彼时苏联新型地对空导弹已投入部署,导致战机的研发优先级发生调整 —— 最终诞生的 B-1B,最高速度有所降低,但最大有效载荷得到了提升。

好了,现在让我们进入冰山图的下一层 —— 第 5 层 “水面层”。首先登场的是 F-15 “全球攻击鹰”。2006 年,波音公司的一个团队为美国这款传奇 “鹰” 式战机,提出了一项惊人的新用途:在其机背挂载一枚约 14 米长的火箭。这款搭载火箭的战斗机,被赋予了一个看似合理却极具戏剧性的名称 ——“全球攻击鹰”,它本可彻底改变美国部署高超音速武器或向轨道投放小型载荷的方式。


其设计理念是,利用 “鹰” 式战机强大的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与机身设计带来的巨大升力,将火箭运送至高速、高空状态后释放,由火箭自行点火完成剩余的入轨旅程。从飞机上发射轨道载荷,无需耗资巨大的火箭发射设施,且能让 F-15 从全球任何具备机场跑道与机库的地点,快速向轨道投放载荷。但尽管这一概念前景广阔,却始终未能付诸实践。

接下来是另一款 F-15 变体 ——F-15 “沉默鹰”。2009 年,波音公司的 “沉默鹰” 项目,旨在为这款全球最畅销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注入隐形基因,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机型。这款战机本可成为史上功能最全面的 F-15,恰好赶上与后来成为对外军售主力的 F-35 联合攻击战斗机同台竞技。


F-15 “沉默鹰” 旨在填补第四代与第五代战斗机之间的能力空白,将全球最先进战术战机的隐形技术与态势感知能力,融入一款已具备传奇色彩的机身 —— 它拥有 26310 千克推力、内置武器挂载能力、降低的雷达反射截面、先进航电系统,以及 “攻击鹰” 的多任务血统。若能投入量产,出现在加拿大、日本等潜在买家的机场跑道上,它或许会成为全球最强大的第四代战机平台。但最终,即便具备一定隐形能力,F-15 的隐形性能仍存在局限,该项目也未能落地。

再来看另一款 F-15 变体 ——F-15N “海鹰”。F-14 “雄猫” 或许是一款传奇战机,1986 年的《壮志凌云》更让它声名大噪,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段时期里,美国海军实际上曾考虑放弃 “雄猫”,转而在航空母舰上部署 “鹰” 式战机。


F-15 最初并非为舰载设计,但其研发初衷便是在冷战时期掌控制空权。当时海军正计划采购格鲁曼公司价格高昂的 F-14,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随即提出了 F-15N “海鹰” 方案 —— 说实话,这个名字与 “海鸥”太过相似,难免让人出戏。但该方案并非毫无可取之处:F-15A 原本就配备了用于短跑道起降或紧急情况的尾钩,但舰载战斗机的尾钩需用于每次降落,因此 “海鹰” 设计中加装了一个更大的加固尾钩。

为便于航母甲板下的存放,机翼可呈 90 度折叠,折叠后两端各留出约 4.6 米的长度。同时,起落架需更换为更坚固的版本,以承受在摇晃的航母上常规起降带来的剧烈冲击 ——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表示,若海军有意推进该项目,他们已完成新起落架的设计。


经过这些修改后,F-15 的重量仅增加约 1360 千克,结合其更出色的机动性、更高的飞行速度与低得多的价格标签,与 “雄猫” 相比,“海鹰” 听起来无疑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交易。但它存在一个极为明显的短板:无论 F-15N 性能多么强大,它都无法搭载美国当时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 ——AIM-54 “不死鸟”。这一缺陷让海军无法忽视,最终放弃了该方案。

接下来是 F-16XL。40 多年来,F-16 “战隼” 一直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中坚力量。但在首架 F-16 正式服役的前一年,其研发团队已开发出一款性能更优的型号 ——F-16XL。这款战机的性能如此出色,以至于从最初的技术验证机,摇身一变成为 F-15E “攻击鹰” 以及空军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的有力竞争者。


最终,由于生产成本与系统冗余问题,F-16XL 不敌 F-15E,但许多人仍认为它或许是更优秀的平台。其全新的机翼设计 —— 翼根处后掠角 50 度,翼尖延伸部分后掠角 70 度—— 使机翼表面积较原版 F-16 增加了一倍多。

这对巨大的机翼不仅让 F-16XL 的燃油容量几乎翻倍,额外的升力加之 201 平方米的翼下空间,使其能搭载惊人的 27 个武器挂点。值得关注的是,F-16XL 在几乎所有性能维度上都优于 F-16A,这让空军产生了将这款原本未计划量产的新战机投入生产的兴趣。但话说回来,“攻击鹰” 也绝非劣质选择 —— 这正是 “两优取一,皆无过错” 的理想抉择场景。

接下来是 FB-22—— 请注意,并非 F-22B。洛克希德・马丁的 F-22 “猛禽” 仍是当今全球最强大的空中优势战斗机,它的巨大成功,促使美国国防部门的部分人士提议,开发一款更大尺寸的隐形战机,作为具备高生存能力的中程战斗轰炸机。


这一被命名为 FB-22 的项目,据称曾获得空军部长詹姆斯・罗奇等人的支持,但最终因其他轰炸机方案的推进而被搁置。事实上,关于 FB-22 的讨论,或许还推动了 B-21 “突袭者” 轰炸机更早地从设计图走向实际研发阶段。FB-22 隐形轰炸机将与 F-22 战斗机共享多个核心部件,但会采用类似 F-16XL 的三角翼设计,大幅提升机内燃油储存量、航程与有效载荷,同时增加一名机组人员 —— 与 F-22B 的设计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这些改进都将以牺牲该传奇平台的部分特技飞行性能为代价。其设计目标是满足空军日益增长的区域或中程轰炸需求,填补战斗机空地攻击任务与远程重型战略轰炸机之间的能力空白。若能投入量产,FB-22 或许会成为全球隐形性能最强的战斗轰炸机,也是迄今为止首个进入实战部署的超音速隐形轰炸机。但更准确地说,FB-22 更像是 “攻击鹰” 的隐形替代者。尽管空军最初有采购计划,但随着 2011 年 F-22 “猛禽” 量产计划的缩减,FB-22 项目也随之夭折。

接下来是 VA-1600。VA-1600 项目旨在将空军功能全面的 F-16 “战隼” 改造为舰载机,以适配美国航空母舰。为满足海军需求,VA-1600 较 F-16A 进行了放大设计:机身延长约 0.9 米,翼展达到 9.2 米,比空军版宽出约 0.6 米。


机翼面积增至 25 平方米,提升了低速状态下的稳定性,更适配航母起降需求。机身略微扁平化且加宽,座舱设计为向前开启 —— 这种布局与 F-16 不同,但如今能在 F-35 上看到类似设计。为承受航母起降的剧烈冲击,VA-1600 的机腹加装了更坚固的起落架,同时配备了尾钩等标准舰载设备。

为满足海军所需的作战半径,该机型还加装了用于超视距瞄准的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总体而言,将 F-16 改造为 VA-1600 所需的结构改动,使其重量增加了超过 1360 千克—— 对于一款本就体型小巧的飞机(尤其是与 F-15 等机型相比)来说,这一增重幅度不容小觑。后续对 VA-1600 的迭代探索中,机身和机翼的改动仍在持续:例如 VA-1600-2 的机翼面积进一步增至 37 平方米,并换装了更强劲的通用电气 F-101 涡轮风扇发动机。但这些改进仍未能让该机型成功进入量产阶段。

现在,让我们潜入冰山图更深的第四层 ——“水面之下”。首先从另一款空军战机的舰载版开始:NATF-22。随着 F-22 项目的推进,它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便包括美国国会议员 —— 他们敦促海军在 1988 年启动的 “海军先进战术战斗机(NATF)项目” 中,考虑采用这款新型战机的变后掠翼版本。


要让 F-22 适配航母部署,洛克希德・马丁必须对其设计进行多项重大调整。除了舰载机常规的改进(如加固机身、加装尾钩),这款 “猛禽” 海军变体还需采用类似当时海军 F-14 “雄猫” 的变后掠翼设计。这一改动 —— 或许比其他任何调整都更具挑战性 —— 给洛克希德的工程师带来了巨大考验。变后掠翼本身的维护成本就居高不下,而将其融入隐形战机设计,几乎必然会大幅牺牲战机的低可探测性(即隐形性能)。综合考量后,将 “猛禽” 部署到美国航母上的方案,最终被证明得不偿失。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另一款舰载战斗机 —— 一款你或许从未听闻的机型:A-12“复仇者 Ⅱ”。1988 年 1 月 13 日,麦克唐纳・道格拉斯与通用动力组成的联合团队,赢得了 A-12“复仇者 Ⅱ” 的研发合同 —— 请注意,不要将其与洛克希德 20 世纪 60 年代的 A-12(SR-71 的同门机型)混淆。


研发完成后,海军的 A-12 将采用飞翼设计,与当时正处于研发阶段的诺斯罗普・格鲁曼 B-2 “幽灵”,甚至与后来的新型 B-21 “突袭者” 都有几分相似,但体型会小得多,整体外形也存在差异 —— 棱角更为锐利。这种锐利的三角形外观,最终为它赢得了 “飞行多力多滋”的绰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A-12“复仇者 Ⅱ” 项目似乎进展顺利,然而在 1991 年 1 月,时任国防部长、后来的副总统迪克・切尼却突然毫无预兆地终止了该项目。

后续披露的信息显示,A-12“复仇者 Ⅱ” 存在严重超重、预算超支与进度滞后问题,因此其取消实属情理之中。

接下来是 YF-12。SR-71 “黑鸟” 或许是冷战时期乃至航空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机型之一,但这款速度惊人的战机,最初并非仅被设计为高空侦察平台。事实上,SR-71 的前身 —— 速度更快、飞行高度更高的 A-12 项目,曾衍生出一款截击机同门:YF-12,理论上若进入服役,它将被正式命名为 F-12B。


与 A-12 相比,YF-12 的最大改动集中在机身前部:增设了第二个座舱,供火控官操作截击机的空对空武器系统;机头也经过重新设计,以容纳为已取消的 XF-108 项目研发的休斯 AN/ASG-18 火控雷达。而 A-12 与 YF-12 最关键的差异,在于原本用于搭载高性能相机、胶片及其他侦察设备的四个舱室:其中一个舱室被改造为火控设备舱,其余三个则被改为内置武器舱,可搭载 3 枚休斯 AIM-47 “猎鹰” 空对空导弹。

尽管该项目未能进入服役阶段,但洛克希德公司利用这款战机开展的导弹测试取得了巨大成功 —— 这些导弹后来成为 F-14 所搭载的 AIM-54 “不死鸟” 导弹的技术基础。

既然提到了 F-14,接下来我们就谈谈 ASF-14。虽然 F-14D 被冠以 “超级雄猫” 的称号,但 F-14 的现代化改进工作,最早始于 “ST-21” 项目 —— 顾名思义,即 “面向 21 世纪的超级雄猫”。毫无疑问,这款战机本可实现这一目标:航电系统升级、动力性能增强、航程大幅延长,各项能力全面提升。


ST-21 与 AS-21 最初均是基于现有 “雄猫” 的翻新项目,同时包含部分新机制造成分,但格鲁曼公司向海军提交的方案中,最终纳入了一款全新制造的 “雄猫” 机型 ——ASF-14。ASF-14 的外观与前代 F-14 相似,但这种相似性大多仅停留在表面。这款新型战机拥有约 27220 千克推力,推重比优于 F-14D,配备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大容量内置燃油箱、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还具备由先进机载雷达与多款新型传感器吊舱构建的卓越态势感知系统。

若能投入量产,它或许会成为一款即便在今日也几乎无出其右的第四代战机 —— 唯有 F-15EX 可能略胜一筹。它本可成为一款令人惊叹的机型,但同时也伴随着极高的造价,这最终使其未能成行。

接下来是 F-15 Active。1984 年,美国空军航空系统分部下属的飞行动力学实验室,与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签订合同,启动一项 F-15 概念机研发项目,旨在让这款高性能战斗机能够在短跑道或受损跑道上起降。该机型最初被命名为 F-15 STOVL MTD,为实现这一目标,研发团队为其加装了前置鸭翼(实际上采用的是 F/A-18 “大黄蜂” 的机尾部件)与推力矢量控制系统 —— 即发动机推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机身方向进行调整的技术。


1993 年,空军将这架 F-15 STOVL MTD 移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于后者新启动的 “Active” 项目 —— 全称为 “综合飞行器先进控制技术”。基于此前开展的数字飞行控制项目(如 “高科技” 项目与 “性能寻优控制” 项目),NASA 决定在 Active 项目中保留这款 F-15 独特的机翼布局,希望将其作为测试平台,验证一系列可能应用于下一代战斗机的系统。F-15 Active 最终被证明在性能上显著优于 F-15 “鹰” 本身,但从未被纳入量产考量。

接下来是 747 CMCA。冷战时期,波音公司曾制定一项计划:在波音 747 客机上搭载多达 72 枚空射 AGM-86 巡航导弹,将其改造为远程 “武器库飞机”,能够从数百甚至数千千米外对目标实施打击。这款被命名为 “747 巡航导弹载机(CMCA)” 的设计,本可在多种任务场景中,成为美国现有重型载荷轰炸机舰队极具成本效益的替代方案。


最终,747 CMCA 从未走出设计图阶段 —— 里根政府选择重启了 B-1 项目,而 B-2 也在不久后进入服役。但在我看来,美国或许应当重新审视这一理念:利用这些或具备类似性能的商用机身,不仅仅将其用于运输燃油、货物与乘客,还可开发其军事潜力。

好了,我们的飞机列表才刚刚过半。因此,我决定将本期内容分为两部分。请大家一定要记得关注。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将迎来 “死亡高峰期”:一代人集体老去,人口天平彻底倾斜

中国将迎来 “死亡高峰期”:一代人集体老去,人口天平彻底倾斜

禾寒叙
2025-11-07 19:07:09
红杉资本“掌门人”突遭罢免

红杉资本“掌门人”突遭罢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10:07:12
雷军直言“第一次造车没学会偷工减料”,遭网友狂怼

雷军直言“第一次造车没学会偷工减料”,遭网友狂怼

热点菌本君
2025-11-07 14:05:29
三位勇士以一身伤痕,为14亿人辟出法治生路

三位勇士以一身伤痕,为14亿人辟出法治生路

深度报
2025-11-07 22:56:16
《繁花》剧组提到古二长期滞留境外代表了什么?信息量有些大

《繁花》剧组提到古二长期滞留境外代表了什么?信息量有些大

可乐谈情感
2025-11-09 00:20:27
空乘穿毛衣上班被吐槽“很土”,山东航空回应

空乘穿毛衣上班被吐槽“很土”,山东航空回应

大风新闻
2025-11-08 14:47:09
英超最新积分战报:阿森纳爆冷,曼联丢分,切尔西狂轰3球

英超最新积分战报:阿森纳爆冷,曼联丢分,切尔西狂轰3球

足球狗说
2025-11-09 06:05:18
国家安全部:某涉密单位退休人员为办子女留学签证,主动联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多次提供国家秘密,获刑15年

国家安全部:某涉密单位退休人员为办子女留学签证,主动联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多次提供国家秘密,获刑15年

环球网资讯
2025-11-09 07:34:39
揭秘朝鲜金正恩早些年的日常生活:手机、香烟、饮料和饮食习惯!

揭秘朝鲜金正恩早些年的日常生活:手机、香烟、饮料和饮食习惯!

混沌录
2025-11-08 16:36:03
值班室被偷拍后续:2人多次违规出差,祖某被曝医德差,原配回应

值班室被偷拍后续:2人多次违规出差,祖某被曝医德差,原配回应

子芫伴你成长
2025-11-08 18:28:02
莫非,所有人都被何小鹏耍了?

莫非,所有人都被何小鹏耍了?

茄小茄说事
2025-11-07 11:39:15
笑晕了!霖霖给安总下命令,有小当家的派头!汪小菲这儿子不简单

笑晕了!霖霖给安总下命令,有小当家的派头!汪小菲这儿子不简单

乐悠悠娱乐
2025-11-09 11:02:06
演员张凯丽回应红毯穿黑丝:我今年才63,正是闯的年纪

演员张凯丽回应红毯穿黑丝:我今年才63,正是闯的年纪

红星新闻
2025-11-06 16:57:17
难怪美国要对我们下死手,德国媒体曝光:中国都干了什么事情?

难怪美国要对我们下死手,德国媒体曝光:中国都干了什么事情?

流云青史
2025-11-09 14:11:56
章泽天在英国和一帮富商共进晚餐,她的打扮一言难尽,肋骨外翻。

章泽天在英国和一帮富商共进晚餐,她的打扮一言难尽,肋骨外翻。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07 12:39:22
哪些省份被纳入“航母命名库”?海军回应

哪些省份被纳入“航母命名库”?海军回应

新京报
2025-11-08 16:23:37
40岁女医生曾琦的日常工作被披露!一天“精准卡点”的战斗模式…

40岁女医生曾琦的日常工作被披露!一天“精准卡点”的战斗模式…

火山诗话
2025-11-07 11:46:47
终于见到本人了 没有传说中那么漂亮 不是保安护驾 感觉就是一路人甲

终于见到本人了 没有传说中那么漂亮 不是保安护驾 感觉就是一路人甲

小小包工头阿汾
2025-11-09 14:35:41
49岁赵薇近况再曝,胃癌传闻真相大白,善恶终有报

49岁赵薇近况再曝,胃癌传闻真相大白,善恶终有报

一娱三分地
2025-11-07 18:40:38
由政转企,李新杰履新

由政转企,李新杰履新

鲁中晨报
2025-11-09 13:03:05
2025-11-09 15:43:00
起喜电影
起喜电影
电影分享
300文章数 151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军事要闻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

头条要闻

央视新闻频道迎来“90后”新主播王晨

头条要闻

央视新闻频道迎来“90后”新主播王晨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剧组又回应了?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数码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亲子要闻

这些“进博宝宝”加速从“展品变商品”!“中国速度”助力全球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数码要闻

天马携多款Micro-LED透明技术亮相进博会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