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1年,时任美国防长盖茨访华,亲眼目睹了歼-20的首飞,表情凝固。
他曾坚信中国在2025年前造不出五代机,而这份自信,部分源于中国专家早前的“歼-10改”言论。
为何一句戏言能让五角大楼误判?美国又如何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AJY
F-22停产的“意外”推手
10月23日,张召忠在清华一场演讲中,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承认。
他轻描淡写地表示,自己参加媒体后,就一直在致力于建设“战略忽悠局”,最后还真忽悠美国拆了F-22生产线。
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有清华紫荆之声的官方报道为证。
![]()
我们再看一个时间线,F-22从计划750架到最后只造了187架,2009年正式停产。
而就在其生产线关闭不到两年后,中国的歼-20便惊世首飞,这个巧合得让人拍案。
![]()
当然,也有声音说这是网友调侃,不能把功劳全算在局座头上,这种理性声音值得倾听。
但无论如何,当时美国空军得知要停产时的心情,大概和割肉一样疼,毕竟这是他们的空中优势核心。
![]()
据说时任防长盖茨在中国的飞机上,看到歼-20的报道时,表情都僵住了,这细节很有画面感。
五角大楼后来的懊悔,从他们急于评估重启生产线的成本就能看出来,只是为时已晚。
![]()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空军当年为了向国会要更多F-22,不惜在演习中放水输给印度,这出戏演得真够拼的。
现在回头再看,他们费尽心机要更多预算,却没料到,一句来自东方的评论,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这盘大棋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最小的成本,撬动了最沉重的战略格局,让人拍案叫绝。
![]()
五角大楼的致命自大
那么,强大的美国为何会因为几句话就犯下如此大的战略失误呢?问题根源还得从内部找。
说白了,五角大楼患上了一种病,一种叫“胜利综合征”的病,这是海湾战争后长期无敌的产物。
![]()
当时的美国空军,手握F-15、F-16等三代机,在全球横着走,觉得根本不需要F-22这种昂贵的“奢侈品”。
国会更是紧紧捂住钱袋子,觉得军费花在这种“大杀器”上纯属浪费,不如省下来搞点别的。
这种内部的“省钱”呼声,和军方的“要钱”需求,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双方常年吵得不可开交。
![]()
这就像一盘棋,美国内部先出现了分歧,给了外部可乘之机,战略欺骗才有了用武之地。
更要命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情报体系过度自信,对中国的军工发展速度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
他们当时的主流判断是,中国在2020年前不可能拥有五代机,2025年可能都够呛,这种自信现在看来简直是自负。
这种误判,又反过来强化了他们砍掉F-22的决心,形成了一个自我验证的恶性循环。
![]()
别忘了,冷战后美国砍掉的高端武器项目可不止F-22一个,像A-12隐身攻击机、科曼奇直升机,都成了预算斗争的牺牲品。
![]()
根据兰德公司的报告分析,美国在冷战后普遍存在一种“对手弱化”的认知偏差,这导致了多次战略误判,代价惨痛。
![]()
所以局座的言论更像是一根探针,精准地刺中了美国决策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让它自己犯下了致命错误。
说到底,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美国的决策失误,根子在于自己的傲慢与内耗,别人的话只是催化剂而已。
![]()
“兵者,诡道也”的现代启示录
这件事如果只当一个故事听,那就太小看它的价值了,它背后是《孙子兵法》的古老智慧。
“兵者,诡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打仗要用各种方法迷惑敌人,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让对手摸不清你的真实意图。
![]()
局座的“歼-10改”言论,就是“虚则实之”的现代演绎,用真实的歼-10作为掩护,隐藏了真实的歼-20项目。
这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让军工科研人员可以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埋头苦干,最终厚积薄发。
![]()
这种智慧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规律,那就是“优势悖论”:一个国家或组织拥有绝对优势时,往往最容易滋生傲慢,从而产生致命的系统弱点。
美国的军事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正是这种优势,让它变得轻敌,变得听不进不同的声音,最终自食其果。
![]()
很多军事专家都指出,未来战争的主战场,将不仅仅是海陆空天网这些物理空间,更在于人的大脑,也就是认知域。
谁能在这片无形的战场上更好地运用“诡道”,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这不只是军事领域的规律。
![]()
回顾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特洛伊木马计到二战时的战略欺骗,无不是认知博弈的杰作。
![]()
因此,“战略忽悠局”的成功,其核心价值在于告诉我们,信息时代的“四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威力巨大。
它把古老的东方兵法,与现代的高科技战争完美结合,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现代战略大戏,值得我们深思。
![]()
明天的战争,在今天的大脑里打响
展望未来,这种认知域的博弈只会变得更加激烈和复杂,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深度伪造等技术的发展,制造和识别虚假信息的门槛正在急剧变化,真假难辨将成为常态。
![]()
美国已经开始深刻反思这种非对称打击,他们的智库和研究机构正在疯狂补课,试图建立更强大的“认知防火墙”。
五角大楼最新的报告强调,未来的威慑力,不仅取决于你有什么武器,更取决于对手认为你有什么武器,认知的权重前所未有地提高了。
![]()
其实,这种“轻敌”的框架在商业竞争中也很常见,很多巨头企业就是因为在小对手的创新面前掉以轻心,最终被颠覆出局。
比如,当年的诺基亚,根本没把苹果当回事,结果在智能手机时代迅速败下阵来,这与美国对歼-20的误判何其相似。
![]()
所以,这场关于“战略忽悠局”的讨论,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军事范畴,对国家、企业乃至个人都有极强的警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对手可能正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悄然布局。
![]()
结语
局座的“忽悠”不是神话,而是智慧利用了对手的傲慢与内耗,是信息时代“四两拨千斤”的经典战例。
未来大国竞争,主战场将不止于海陆空,更在于决策者的认知域,谁能更懂“诡道”,谁就能掌握先机。
当AI都能制造真假难辨的信息时,我们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免疫力”?这或许是每个人的新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