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他还在山东大学的校招活动上侃侃而谈,为苏州代言;这周,他的名字就出现在了省纪委监委的通报上。
![]()
图片
这种“无缝衔接”式的落马,节奏快得让人惊讶。11月7日,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晓东被官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场在苏州深耕三十多年的仕途,会结束得如此突然。
看唐晓东的履历,堪称苏州本土官员的“标准模板”。
1969年生于常熟,复旦毕业,从老家外贸公司的办事员干起,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几乎没离开过苏州。他的早期经历,深深打上了外经贸和开发区的烙印:从外资科科长,到常熟经济开发区、沿江开发区的领导,再到兼任镇党委书记和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的一把手。
可以说,他是在“钱多、项目多”的经济一线摸爬滚打上来的,深谙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的门道。
之后的路就是典型的“螺旋上升”了:当上常熟市委常委、副市长后,进入市里执掌苏州市商务局;然后空降到重要的吴中区,当区长、区委书记,啃下了太湖围网拆除这样的硬骨头;接着又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国家战略中,并因此被提拔为省发改委副主任(主要是为了协调方便);最终在2021年回归市府,升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达到个人权力顶峰。
![]()
图片
他落马前分管的,正是与他老本行高度相关且权力巨大的领域:开放型经济(管着商务、口岸、自贸区) 和生态文明(管着太湖水治理、水利)。这既是苏州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公认的“高风险”岗位。
在公开报道里,唐晓东一直是个“能干人”的形象。无论是推动太湖治理,在广交会上给企业鼓劲,还是落马前一周还在亲自招揽人才,该做的场面事他都做了。
但问题就在于,他一路走来掌握的权力实在太“实惠”了。从早年的开发区土地、项目审批,到后来分管的商务政策、水利工程,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巨大的利益。在苏州这样的经济重镇,他手中的笔,随便划一下,可能就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和财富分配。
唐晓东的落马,有两个背景值得玩味。
第一是时间点。中央第五巡视组今年7月进驻江苏,刚好在前不久结束工作。巡视组一走,他就被带走,这很难说是巧合。这更像是巡视组离场后的“收网”行动之一,打破了地方上可能存在的“保护伞”。
第二是“开发区腐败”。唐晓东不是苏州第一个落马的重量级官员。光是最近两年,就有苏州工业园区的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宏等人被查。这些人出事,多半都离不开开发区、工程建设、土地管理这些老问题。
唐晓东本人就是从开发区体系里成长起来的,他的落马,几乎就是“开发区腐败”模式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暴露出苏州过去依靠区县“诸侯经济”的模式,虽然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也埋下了廉政隐患。
现在,反腐的拳头正精准地砸向这些隐患。唐晓东的倒下,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苏州转型期的一记警钟。
对于苏州这样的发达地区,当下的反腐,已经不只是抓几个贪官那么简单,而是他们在为城市的发展模式“纠偏”——从过去那种依赖政策红利和资源堆砌的粗放增长,转向依靠规则透明、公平竞争的现代化治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