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打工人来说,我们或多或少都扮演过《长安的荔枝》中的“荔枝使”角色。剧中贵妃一句“想吃岭南鲜荔枝”,像极了老板突然提出的不合理需求,李善德愁的是怎么把新鲜的荔枝运往长安,打工人愁的是KPI、OKR怎么完成。
![]()
现在很多公司,不管规模大小,干活常常是“唯上”的。上面想吃荔枝,下面就得拼命送过去,但凡有个环节掉链子,任务就算黄了,而锅往往由底层员工来背。
表面看,公司都讲究“高层定战略、中层来协调、基层去执行”,从做出科学决策,不会瞎搞。但现实却是,许多组织本质是“草台班子”(基于个人体验和与不少朋友的沟通交流,没有具体数据)——外表看着像模像样,内部却混乱不堪。典型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职责模糊(一人多岗)、决策随意(领导拍脑袋)、流程缺失(靠人情推动)等等。
不少领导不过是赶上了好时候,靠着过去的经验指挥现在,动不动就提出些让人眼前一黑的点子,战略层面就开始跑偏,更不用谈执行落地了。
特别提醒一下,别以为大公司就多精英化(一定要对大厂祛魅),团队越大反而更可能“边搭台边唱戏”。你以为是进了正规军,其实可能就是临时凑起来的路边摊,一旦风向变了,组织架构就调整;要是领导一换,更是全盘推倒重来。
对于身处这种草台班子的员工来说,非常容易被安排当“荔枝使”。结局往往是领导画大饼、底层干到死。剧里唐玄宗一句想吃荔枝,和李善德上司把烫手山芋扔给他时说的“这是圣上看重你”、“办好了有重赏”,跟现在职场上的戏码一模一样。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岭南到长安五千多里,在当时根本是天方夜谭,但领导不会管这些,下面的人只能硬扛。
任务成了,功劳簿上多是领导的成绩,“荔枝使”可能就得句夸奖;打工人拼死拼活达到高标准,回报却未必对等。甚至有时候,你好不容易把荔枝完美送到了,老板可能看都不看一眼——这才是最扎心的。
每个时代的“荔枝使”都有属于自己的“荔枝难题”。不过比起李善德,我们现在还是多了一点幸运——选择的空间总归是大了一些。当你发现自己在这个“草台班子”里天天送“荔枝”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头脑清醒。该配合演出配合,但心里得明白哪句是台词,哪句是实话,守住自己的底线。
无数经验表明,修炼内功比抱怨环境更重要。李善德最终能完成任务,靠的是对荔枝保鲜技术的钻研和精准的路线规划,而非盲目服从。在专业上深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职场立足之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