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滑着Instagram美女视频,刷到“投资稳赚不赔”的广告时,可能没想到——这竟是Meta官方认证的“高风险骗局”,而且每一条都能帮扎克伯格赚到钱!
2025年11月初,Meta内部文件突然曝光:2024年该公司约10%的总收入(高达160亿美元,约合1140亿人民币)可能来自诈骗广告!这些广告包括虚假投资、非法赌场和违禁医疗产品,每天向用户展示量竟达150亿次。更讽刺的是,文件显示Meta内部早已知情,却因担心影响业绩而未能彻底整治。
![]()
01 黑金真相:诈骗广告成了“现金牛”
这份泄露的内部文件揭露了Meta的“两副面孔”:
• 规模惊人:诈骗广告年收入约160亿美元,相当于冰岛全国GDP的1.5倍。其中“高风险广告”每年贡献70亿美元,平均每天推送150亿条。
• 算法助推:Meta的广告系统会自动向点击过诈骗广告的用户推送更多同类内容。更匪夷所思的是,系统对“疑似诈骗”广告收取更高费用,因为平台认定这类广告转化率更高。
• 标准宽松:Meta仅自动封禁“95%以上确定涉诈”的广告,大量打擦边球的内容被放行。内部员工透露,大规模移除可能影响营收预期。
这就像超市明知某商品是假货,却因抽成高而继续售卖——区别在于Meta卖的是可能让你倾家荡产的投资骗局。
02 为何难断腕?AI烧钱逼出营收焦虑
Meta对诈骗广告“欲拒还迎”,背后是巨额AI投入下的业绩压力:
• AI黑洞: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达600-650亿美元,全年总支出上限达1190亿美元。扎克伯格称准备在AI领域投入“数千亿美元”。
• 增长瓶颈:尽管2024年营收达1645亿美元,但核心广告业务增速已放缓。诈骗广告的160亿美元相当于其全年营收的十分之一,短期难以替代。
• 股价压力:此前因AI开支过大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1%,华尔街对利润率下滑的担忧让Meta更不敢自断财路。
尴尬的现实:一边要烧钱搞AI追赶上DeepSeek等对手,另一边要维持高股价讨好股东——诈骗广告成了“不能停的鸦片”。
![]()
03 用户成羔羊:每天150亿次“精准诈骗”
最可怕的是,诈骗广告通过Meta的精准投放系统找到了最佳受害者:
• 标签化狩猎:算法会识别用户的财务状况(如“投资意向强烈”、“中低收入”),主动推送“高收益理财”骗局;
• 信任感滥用:骗子利用Meta正规企业资质为背书,制作看似官方的活动页面,用户警惕性大幅降低;
• 投诉机制形同虚设:即使广告被举报,下架前已触达数百万人。内部文件显示,封禁率不足实际展示量的5%。
案例触目惊心:有受害者因相信Instagram上的“加密货币投资课”,被骗光全部积蓄23万美元。而这类广告当天展示了1.7亿次。
04 前科累累:此前已被欧盟罚款4亿美元
Meta在广告合规上早有“案底”:
• 2023年:因强迫用户接受个性化广告被欧盟罚款3.9亿欧元(约4亿美元),被要求允许用户关闭广告跟踪;
• 2022年:因数据泄露被罚2.65亿欧元,欧盟指控其违反反垄断法;
• 模式延续:此次诈骗广告风波本质是同一逻辑——将商业利益置于用户权益之上。
监管态度:欧盟官员直言:“Meta的商业模式始终在合法与非法边缘试探,罚款似乎已成其运营成本的一部分。”
![]()
05 影响多严重?或引发全球监管地震
此次丑闻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 法律风险:美国证监会已关注“投资类诈骗广告”,Meta可能面临天价集体诉讼;
• 广告主撤离:品牌方担心形象受损,宝洁、联合利华等曾因类似问题暂停投放;
• 用户信任崩塌:若社交平台=骗局温床的认知形成,Meta的33.5亿日活用户基础可能动摇。
更深远的影响:这为所有依赖广告的互联网公司敲响警钟——短期的“黑金”终将付出长期信誉代价。
当你在Instagram上刷到“投资大师”广告时,或许该明白:你看到的不是财富机会,而是Meta的营收KPI。扎克伯格一边烧钱搞AI,一边放任诈骗广告,像极了“用左口袋的灰钱养右口袋的梦想”——但用户的信任,还能消耗多久?
本文基于路透社2025年11月曝光的Meta内部文件及公开财报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网络信息需甄别,谨防诈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