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才刚送进医院,这个人就一口气没了?”王阿姨站在急诊室门口,眼圈早已红肿。才两天前,丈夫老陈还在餐桌上和她笑谈家常。
可谁知,仅仅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呕吐,老陈的命运彻底改写。最初只是难受、恶心、吐了一次,大家都以为不过是小小肠胃炎。
可不到48小时,老陈却因剧烈的不适和持续恶化,不得不匆忙住院,最终与世长辞。医生回忆整个过程,脸上尽是无奈和痛惜:“如果能早点警觉,这一切,本可以避免。”
![]()
为什么短时间的呕吐会酿成不可逆的悲剧?哪些症状绝不能轻视,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健康警讯?或许,老陈的故事,正是给所有人的一次深刻提醒。
呕吐:看似小症状,隐藏大危机?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呕吐常被归为“小病”,吃饭不洁、肠胃不适,忍忍就过去。可是谁想到,“忍一忍”的背后,其实可能正在酝酿一场危机?
权威医学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人因急性消化道疾病引发的危重症事件,每年近10万人次。
![]()
呕吐其实并不是单一的消化道反应,而是身体多系统压力的信号。比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脑卒中等重症早期就可能表现为呕吐。
以急性胰腺炎为例,国家临床指南明确提示,80%以上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突发、剧烈呕吐,并伴有腹痛、发热。
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胃肠炎,耽误了最佳救治时机,重症胰腺炎48小时的致死率可高达30%,如同老陈的悲剧一般。
与此同时,大量研究证实,持续性呕吐还可能导致体液严重丢失、休克、电解质紊乱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中老年人本身健康储备有限,一旦拖延,非常容易由“小病”突变成“绝症”。
短短两天,身体会经历哪些险境?
我们来还原下老陈两天内身体的“变化地图”。
短时间大量呕吐,直接带走了体内大部分水分与电解质。仅24小时内,人体钾、钠、氯等微量元素急剧下降,可出现心律失常、昏迷、休克等危险情况。这也是临床上很多患者“看起来只是脱水,其实已命悬一线”的根源。
![]()
呕吐加重了胰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急性胰腺炎时,胰腺酶被大量释放至血液,直接腐蚀周围组织,并进一步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数据显示,超过45%的重症患者会在48小时内发展为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风险倍增。
重度呕吐还会触发原有慢性病的链式反应。中国慢病中心报告显示,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在严重呕吐和脱水状态下,猝死风险比正常人高2.1倍。
如果在最初出现反复呕吐、腹痛、持续高热、血压骤降等异常信号时能够高度重视、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化险为夷。
遗憾的是,很多家庭(包括老陈的家人)都误以为“休息一下、喝点粥”即可,未想到等到病人神志恍惚、甚至无法自主呼吸时,抢救已为时已晚。
医生建议:发现这些信号,立刻送医!
很多疾病早期只有一个不起眼的信号,呕吐,而真危险往往隐藏其中。医生们提醒:
任何感到“异常”的呕吐,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医:
呕吐没有明显原因,且反复不缓解。不是单纯吃坏肚子,尤其“空腹吐”、“清水吐”,要格外留意。
合并剧烈腹痛、发热、皮肤发黄或意识障碍。这些很可能是胰腺炎、肝胆梗阻或脑卒中的早期表现,绝不可拖延。
![]()
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疾病。中老年人发生呕吐时,身体承受能力弱,更容易迅速恶化。
呕吐伴随极度口渴、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水分及电解质丧失较严重,极易出现休克或肾衰竭。
在送往医院前,可以帮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切忌强行进食或随意吃止吐药,以免掩盖真实病情。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分享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识:心脏病与呕吐早期识别》 《中国老年人常见疾病误诊分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病例分析汇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