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腹痛病因繁杂,病情多变,涉及学科广。急性腹痛多由器质性疾病引起,慢性腹痛则有2/3为功能性腹痛。
2岁以下的小宝宝
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下的宝宝,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遇到腹痛,只会哭吵很难表述清楚,这就需要家长细致的观察了,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判断呢?

有规律的哭吵
有规律的哭吵,每次间隔10-20分钟(间隔期里可以像平常一样的玩耍),持续4-6小时以上,还有呕吐,有的甚至排果酱样大便——要当心肠套叠的可能性。

哭吵不停且能摸到鼓包
哭吵不停,脱掉裤子和尿布,看看腹股沟区(大腿根上一点),如果鼓了一个包——很可能是“小肠气”卡住了。医学术语叫“腹股沟疝”。

持续哭吵伴呕吐
哭吵持续3-4小时以上,同时伴有呕吐黄绿色胆汁,有的甚至不排气排便,非哭吵状态下肚子硬邦邦的,则要考虑消化道梗阻的可能。

无规律的哭吵但有其他情况
无规律哭吵,但是有发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可能是胃肠炎等。
作者的话
如果以上情况都没有,孩子的情况也不紧急,精神状态很好,能吃能喝能拉能玩,一般不需急诊就医。
3岁以上的小朋友
3岁以上的小朋友虽然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出现腹痛,家长除了注意上述问题之外,还需注意以下7种情况:
1
近几天有无感冒?有,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的腹痛。
2
是否吃过特别的、不干净的食物,有无腹泻、呕吐?有,胃肠炎导致肠痉挛出现了腹痛。
3
有无便秘,当天是否排大便?有,大便屏住而出现的急性腹痛(上个厕所可能就好了)
4
小便有无异常、疼痛?有,泌尿系统感染或结石可能。
5
腹痛突然发作,一直持续,并可能加重,直不起腰,同时伴有呕吐、发热等情况,持续5-6小时以上,腹痛部位还可能有变化(上腹部或脐周到右下腹),或晚上睡觉都能痛醒,那要当心阑尾炎的可能。
6
腹痛伴腹泻、粘液血便,可伴发热、呕吐,须考虑细菌性肠炎。
7
暴饮暴食,或进食油腻、油炸食物后出现上腹痛,持续无缓解,要当心胰腺炎或胆道系统疾病的可能。
![]()
如何居家护理
1. 密切观察:若孩子只是偶尔肚子疼,无其他症状,可以先观察,培养规律排便习惯。但若疼痛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请尽快就医。
2. 调整饮食:油腻、寒凉、辛辣的食物都可能引发肚子疼。调整孩子的饮食,告别这些不良习惯。
3. 运动起来:运动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肚子疼。考虑功能性腹痛的孩子,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4. 卫生不能忘: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肚子疼的关键。勤洗手、不吃生冷食物。
撰稿丨余熠、范馨怡
编辑丨张子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