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爷,今年68岁,是一位退休公交司机。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时忘记戴好围巾。谁料,回来后出现轻微咳嗽,因为没发烧、没什么大问题,他和家人都没放在心上。
几天后,咳嗽有些加重,偶尔喘气、无力。但李大爷觉得小毛病能自己好,依然没去医院。直到半个月后,李大爷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神志欠清,家人赶紧送医,却为时已晚,仅仅一个多月,他遗憾离世。
![]()
医生叹息道:“很多中老年人‘不发烧’就掉以轻心,错过了最佳救治期。到底哪些症状值得警惕?身体有哪些反常信号其实是大病前兆?又该如何科学处理?
许多人以为,身体没发热,就说明问题不大。但其实,中老年人抵抗力下降,体温调节功能减弱,有些严重感染从头到尾都不会发热。
中国医学科学院数据显示,近32%的重症肺炎高龄患者首发表现为持续咳嗽、无明显发热,容易被家庭成员误判为普通感冒拖延病情。
![]()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提到,部分细菌性、病毒性或特异性感染,如流感、冠状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常仅表现为咳嗽、咳痰、轻微乏力或呼吸不适。
发热只是身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老年人可能缺乏这类典型反应,更应关注其它“反常”信号。
权威数据显示,超过46%的老年呼吸道并发症患者首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发烧就不看医生”。如果出现下述3个“反常症状”,应格外小心:
![]()
气促、胸闷明显加重,走几步就喘不过气。正常感冒不会突然发展为活动受限。如果夜间喘不过气、说话气短,多提示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心力衰竭风险。
各种莫名的“精神状态改变”。比如突然嗜睡、反应迟钝、记不住家人、甚至短时间内情绪异常,这一表现被临床研究列为“老年重症感染的危险信号”。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23年研究指出:约36%的老年肺炎无典型发热,首发症状正是意识不清或性格变化。
持续的低体温或微热。别以为体温不高就安全,当持续体温低于36℃,或者反复低烧不退,往往代表免疫系统已经无法产生正常反应,感染进展迅速。
坚持带病生活、拖延就医,下场如何?近十年内地多项多中心调查显示,低龄老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风险是壮年人的1.8倍,未能及时干预的老人,病死率显著上升(平均高达17.2%,协和大学附院数据)。
![]()
医生建议,每到秋冬换季、时令交替、传染季节,每个家庭都要做到以下三点:
关注异常:不要仅看发热,只要受凉后有“不对劲”的咳嗽加剧、气促或精神状态改变,必须及早就诊,哪怕是社区门诊也比拖延强。
自我筛查:家中老人每日早晚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大多智能设备都能显示,血氧持续低于94%务必及时就医。
提升抵抗力:合理营养(蛋白质、维生素D)、规律运动(如室内慢走10-20分钟)、疫苗注射(如流感、肺炎疫苗)都能从根本上增强免疫防线。
护理细节也不能忽视:一定做好保暖、通风与湿度调节,减少“受凉”诱因。
![]()
饮食上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豆类、深色蔬果),适度补水,避免精神紧张和熬夜。
医学共识认为,中老年人呼吸道健康管理要“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切忌迷信“只要不发烧就没事”。尤其那些原本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长辈,一旦出现任何反常表现,更应高度警惕,不可大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