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瀚允)11月8日,“30岁小伙长期熬夜智力退回3岁”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据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息,该患者在熬夜打游戏后突发高烧、嗜睡,经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伴脑炎”,虽经抢救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严重后遗症:智力退至3岁水平,肢体运动能力大幅下降,丧失语言及生活自理能力。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近一个月内,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已连续收治8例脑膜炎患者,平均年龄仅26岁。医生问诊后发现,这些年轻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长期熬夜、作息昼夜颠倒。
“感染脑膜炎可能与不良生活作息相关,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力下降,让病毒有了可乘之机。”11月9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钱国清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钱国清在出诊。受访者供图
长期熬夜为何增加脑膜炎风险?
钱国清解释:“人体具有天然防御能力,我们的皮肤、呼吸道和各种黏膜构成了一道道屏障,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抵抗病原体的侵袭,而经常熬夜会破坏这些屏障。”
例如,血脑屏障是大脑的“保护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颅内。熬夜会破坏这层“保护罩”,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病原体更容易入侵大脑。
“熬夜还会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使原本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内与人体共生的病原体‘兴风作浪’,从而引发感染。”钱国清补充道。此外,长期熬夜还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进一步削弱身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脑膜炎早期症状易与感冒混淆
钱国清介绍,颅内感染在临床上可分为脑膜炎、脑炎和脑膜脑炎,致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病情严重时可能伴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尿潴留或肢体无力。部分患者会感到颈部酸痛、僵硬、活动受限,这在医学上称为“颈项强直”,也是颅内感染的典型信号。
颅内感染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且血常规等外周血炎症指标往往无异常,极易漏诊。如果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并伴有头胀、头痛或头晕,自行服用常规感冒药、消炎药后仍不见好转,需高度警惕。目前,头颅磁共振、腰穿脑脊液检测等手段是临床确诊的主要方法。
据了解,该院近一个月收治的年轻患者均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钱国清解释,在常见的脑膜炎致病病毒中,疱疹病毒最为多见,其次是肠道病毒。
对于轻症患者,只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通常5~7天就能好转,且一般不留后遗症。但若治疗不及时,病毒感染可能进展为脑炎,导致肢体偏瘫、认知障碍等严重神经后遗症,这类重症的恢复期非常漫长,往往需要3~6个月,且部分功能损害不可逆,影响终身。
熬夜后如何科学补救?
钱国清提醒,长期熬夜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损害大脑与神经功能,同样会牵连心脏等器官,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此外,熬夜还会促使炎症因子释放,引发内分泌紊乱。
预防脑膜炎的关键在于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争取每晚睡足7~8小时。如果不得不熬夜,事后该如何补救?专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及时补觉。熬夜后,补足睡眠很重要。哪怕只能小睡片刻,也有助于减少睡眠剥夺带来的伤害。此外,尽可能在固定的时间入睡和起床,长期坚持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生物钟,让身体机能更平稳地运行。
清淡饮食。避免在夜间摄入高糖、高热量的食物或油炸食品。熬夜后应及时调整饮食,以清淡、营养均衡的餐食为主,并注意补充足量水分,以减轻身体代谢负担。
适度运动。白天补觉后,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活力,增强体质。
此外,钱国清补充,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接触鸽粪等可能的感染源。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剧烈头痛或呕吐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排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