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些病是撑出来的!饿一饿就好了?看完又涨知识了

0
分享至



王大妈家里三代同堂,晚饭时间总是其乐融融,桌上菜肴丰盛。最近,因为儿孙聚会,她连着几天每餐都“管够”,嘴上说“少吃点”,筷子却停不下来。忽然某天,她觉得肚子胀得人都快直不起腰,“是不是饭吃多了?”

旁边的老邻居凑趣:“有些毛病,真是‘撑’出来的,少吃几顿,饿一饿,身体反而轻松!”可真有这么简单吗?这句老话你信了吗?还是满肚子疑惑?



很多人把“饿一饿百病消”当成了养生铁律。可当代医生怎么看?事实真如传说“管住嘴、饿一饿,万病自解”吗?还是说,饭吃多了真的会“撑”出各种病,甚至让健康埋下隐患?

别急,这背后其实藏着你一定没注意过的关键健康知识点。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真被“撑”出来的病,到底是什么原理?所谓“饿一饿就好”又靠谱吗?

研究数据显示,在我国55岁以上人群中,餐后消化不良、胆囊炎和高血糖发作的比例,比控制饮食人群高出13.6%。中国营养学会和北京协和医院相关统计也显示,连续一周每日进餐超出七成饱的人,胃部不适、肝功能波动、血糖异常几率明显高于正常饮食人群。



为什么会这样?

“管不住嘴”,小心“消化系统超负荷”

每一顿“吃撑”,实则让胃部、胰腺等消化器官“加班”。食物量大,胃酸大量分泌,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消化不良,甚至诱发急性胰腺炎。北京协和医院数据表明,因暴饮暴食导致急性胰腺炎的急诊病例,近年来占比增至14.2%。

“炒锅里盛满了”,怎么消化?

整天“管够”,人体的代谢系统就像被不断塞满的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无法正常消耗,就会增加血脂、血糖水平。有研究追踪42-70岁人群,连续3天三餐超量,空腹血糖升高幅度可达16.1%,远高于控制饮食对照组。



胆囊、肝脏、胰腺都喊“吃不消”

每次暴饮暴食,胆囊需要释放大量胆汁消化脂肪,肝脏也被迫“加班”处理营养物质,久而久之诱发胆囊炎、脂肪肝、胆结石。中华医学会统计,暴饮暴食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相关性达到64.8%。

“饿一饿就好了”靠谱吗?看清背后一大误区!

“饿一饿就好”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真的每个“撑出来”的毛病都能这么简单搞定?实际上,盲目节食和短时饥饿,并不能修复已受伤的器官或代谢紊乱,反而有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隐患。



“饿一饿”难逆转已被破坏的胃肠道

如果长时间暴饮暴食,胃的弹性被拉大,黏膜受损、慢性炎症已埋下,在短时间“饿几顿”后,可能暂时没感觉,但损害没法彻底逆转。权威消化科专家提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恢复慢”与反复“饥饿-暴食”行为密切相关。

盲目节食易导致血糖波动

特别是中老年群体,突然“饿几顿”,难以保证血糖稳定。上海交通大学3018例随访发现,中老年人长时间空腹易出现低血糖发作,比平均水平高17.2%。曾有病例因过度节食导致晕厥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情绪、代谢都受牵连

不吃饱不仅仅是肚子饿,还会加重焦虑、影响睡眠和内分泌系统平衡。一份哈佛大学的老年干预综合研究显示,规律饮食者的幸福感、睡眠质量显著优于频繁节食者,数据差异达19.8%。

科学“节制”,这3招真正帮你远离吃撑相关疾病

每餐只吃七八分饱,给消化道“放个假”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中老年人每日总热量以1700-1900千卡为宜,每餐7-8分饱即可,让肠胃有缓冲调整空间。“慢吃、细嚼”的用餐节奏,让大脑有时间感知饱腹信号,研究证实这样做,平均胃肠负担可减少12.6%。

坚持规律进餐,杜绝饥一顿饱一顿

身体怕极端,定时定量才能维持代谢平衡。尤其晚饭尤其要避免暴食,临床数据显示,规律进餐可显著减低餐后高血糖和高血脂发作几率,幅度高达15.4%。

善用“轻断食”,但切忌盲目模仿

适度延长夜间不进食时间(比如晚上7点后不加餐),给身体“自我修复”窗口。但必须因人而异,疾病患者请严格遵医嘱,不要照搬网络流行的过激断食方法。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圳女子公开寻亲:只要当年我不是被父母遗弃的,有多套房已为他们准备好…

深圳女子公开寻亲:只要当年我不是被父母遗弃的,有多套房已为他们准备好…

广东活动
2025-11-11 12:13:02
骤降!江苏气象发布:0℃以下!

骤降!江苏气象发布:0℃以下!

江苏警方
2025-11-11 20:35:25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薄一波晚年反省,当年不该支持此人上台,他给国家带来大麻烦

扬平说史
2025-11-06 20:22:42
广州地标建筑“铜钱大厦”挂拍15天无人报名,曾被网友评为“最丑建筑”,管理人回应

广州地标建筑“铜钱大厦”挂拍15天无人报名,曾被网友评为“最丑建筑”,管理人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11 16:37:20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祖雄兵越扒越有:男方有前科,曾琦医德很好,偷拍者身份炸裂

翰飞观事
2025-11-10 19:47:08
美发现:歼-36非战斗机而是战轰机,第三岛链告急

美发现:歼-36非战斗机而是战轰机,第三岛链告急

阿鄖田间生活
2025-11-10 17:34:46
向太曝光刘德华夫妇隐私!晒出与朱丽倩聊天记录,刘德华爱称曝光

向太曝光刘德华夫妇隐私!晒出与朱丽倩聊天记录,刘德华爱称曝光

八星人
2025-11-10 15:32:29
从三件事看俄乌战争胜负天平的倾斜

从三件事看俄乌战争胜负天平的倾斜

刘耘博士
2025-11-10 08:00:16
你们闻过最臭的东西是什么?网友:妇科病的味道吧

你们闻过最臭的东西是什么?网友:妇科病的味道吧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28 00:15:07
湖南人民医院祖曾艳照门时间中的三十六计

湖南人民医院祖曾艳照门时间中的三十六计

留美教师的教育及健康译介
2025-11-10 10:20:56
刘强东入局换电:京东5万开卖“网约车神车”,88秒补能500km

刘强东入局换电:京东5万开卖“网约车神车”,88秒补能500km

智能车参考
2025-11-10 20:49:37
只要4.99万!京东“国民好车”上市

只要4.99万!京东“国民好车”上市

汽车工程师
2025-11-10 11:30:28
统一有望?台出现三个情况信号不一般,专家:这是要“一国一制”

统一有望?台出现三个情况信号不一般,专家:这是要“一国一制”

历来纵横
2025-11-09 20:07:09
颠覆认知!最新研究发现:喝咖啡反让房颤复发风险暴跌39%!

颠覆认知!最新研究发现:喝咖啡反让房颤复发风险暴跌39%!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10 22:39:20
全运男篮:李弘权丢绝平上海惜败北京 王少杰27+6翟晓川17+15

全运男篮:李弘权丢绝平上海惜败北京 王少杰27+6翟晓川17+15

醉卧浮生
2025-11-11 15:12:17
为什么总感觉北京怪怪的

为什么总感觉北京怪怪的

霹雳炮
2025-07-31 21:13:30
佟丽娅新男友露面,对方高又帅还年轻,被赞比董璇眼光好太多

佟丽娅新男友露面,对方高又帅还年轻,被赞比董璇眼光好太多

柠檬有娱乐
2025-11-11 09:45:19
俄罗斯必须直面现实:归还领土100万,换取中国的全力支持

俄罗斯必须直面现实:归还领土100万,换取中国的全力支持

科技虎虎
2025-06-16 17:40:21
东莞往事:93年在虎门,出租屋里的大嫂,竟然成了我的人生导师

东莞往事:93年在虎门,出租屋里的大嫂,竟然成了我的人生导师

农村情感故事
2024-11-10 22:35:06
《水浒传》骗了我们几百年:宋江征方腊?他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水浒传》骗了我们几百年:宋江征方腊?他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长风文史
2025-11-10 14:38:16
2025-11-11 22:31:00
老嘪科普
老嘪科普
喜欢分享知识,通过分享,带大家了解不一样的世界。
1416文章数 1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美方代表拒绝出席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美方代表拒绝出席第四轮国别人权审议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亲子要闻

关于我们的视频是如何拍摄的

秋冬别穿阔腿裤了!裙子才是粗腿女孩的救星!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空军发布重磅视频 多款新型战机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