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发了父亲列出的京菜系列三的凉菜以后,受到了百家号网友的关注,评论如潮。其中有一个评论很有意思:“不准确,官方不官方、民间不民间”。
转给家严,他莞尔一笑,说道“人家绝对是一吃家。也怪你,给你的朋友列个不吃烤鸭吃什么的北京菜谱,非要招摇出去”。
家严又说,“回复那些网友,我的确是北漂一族,只不过家里很早就到北京了,不然怎么娶了你妈,人家可是正黄旗的格格,只不过民国以后没落得厉害,解放后更甚。再说,她那一支儿,何尝不是‘北漂’……”
有了老爹的自信,笔者就斗胆继续下去,系列三之二:热菜。
还是老规矩:排名随机,不分优先级。
酱爆鸡丁
不用说,这与“宫保鸡丁”密切相关,鲁菜经典,是后者的渊薮。配料有些与京酱肉丝类似,但有独特的风味。要是想好吃,章丘大葱的葱白必不可少。
不要跟笔者争论这是不是“京菜”,没有意义!
![]()
醋溜苜蓿
北京清真菜的名菜之一。照理儿,北京本地清真菜自成体系,与其他菜系保持一定的距离,“井水不犯河水”。只不过,既然“有朋自远方来”,不能专门品尝京菜清真菜,就权且拿来以飨好友吧。
![]()
葱爆羊肉
这不是清真菜,是晋菜的名菜,叫做“葱爆羊”。当初晋商到内蒙,实业之一就是雇当地牧民养羊,用内地的手法做羊肉,这道菜在内蒙成了居前的“招牌菜”。
在晋语中,“爆”的发音与“抱”或者“包”是一样的,以至于当地人一直纳闷儿:这葱是如何“抱”/“包”羊的?
父亲说,这道菜要做出鲜香,有一秘诀,是什么,老爸神秘一笑……
![]()
鹿茸三珍
这可是系列三里的“顶流”,源自满清宫廷,食材都是金贵之物:鹿茸片、水发鱼翅、海参、干贝。
满族在中国的历史叙事中,一直是“渔猎民族”而非“游牧民族”。这道菜,就是我老妈他们那一族日常菜的升华再升华。
这道菜能在今天吃上,全仰仗了所有食材都在政府的保护名录之外。
![]()
香椿鸡蛋
真正老北京的乡村经典。香椿一定要取自密云。密云是个奇妙的地方,口音不是北京腔,可几百年来,一直在北京的辖域范围内。密云农家很少种粮,一直是果树第一。
![]()
莲蓬豆腐
提醒两点:京菜里的莲蓬豆腐是荤菜;二,这是一道以造型取胜的菜肴。
![]()
炒咸什
老舍先生说过,“北京人是富人真讲究、穷人穷讲究”。说白了,这就是炒咸菜,换了一个词儿就不一样了。一般是芥菜丝和胡萝卜丝为主料,浸泡后旺火快炒而成。
![]()
烧茄子
北京民间的烧茄子,默认是道素菜。功夫就在不加肉末、不用荤油,一样超出醉人的香气来。这道菜的诀窍:两次煸蒜末!
![]()
图片取自于“老饭骨”短视频,如涉及不得使用,联系作者删除
烧鳝背
像多数鱼菜一样,烧鳝背不是北京本地菜,却在北京发扬光大。活鳝鱼为主料,经油炸后与猪肉片、冬笋片及香菇煸炒,加入黄酒——以山西代县黄酒最佳,加酱油、白糖等调料焖煮入味,最后勾芡收汁装盘。
![]()
抓炒鱼片
据说是大厨师傅失手后歪打正着的一道菜,名字是“老佛爷”起的。“抓炒”,讲究快,与抓炒里脊、抓炒虾仁、抓炒腰花并称“四大抓炒”。
毫无疑问,要归到鲁菜系名下。
![]()
声明:文中使用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包括封面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结果,如涉及使用不当,请联系后删除。
提示:
* 本文为“食材界”原创,欢迎业内外媒体转载。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了解相关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