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洛阳肉联厂门口,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排成长龙,司机们为抢购一箱火腿肠甘愿风餐露宿数日,甚至有东北商贩因提货无望,情绪激动地堵在厂门口扬言“再拿不到货就轻生”。
那时候,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社区便利店的货架上,临期一个月的火腿肠却无人问津。
![]()
为什么昔日人人爱吃的火腿肠,如今却不再流行了?3个原因,导致它跌落神坛。
把时间拉回到1987年8月,洛阳肉联厂的决策者们面对那台耗资100万的日本灌肠机时,或许并未意识到他们正在开启一个怎样的时代。
当时这家肉联厂几乎掏空了半年利润,就像一场豪赌,结果最初并不理想,员工需要拉着板车上街示范吃法,消费者对这种陌生的肉制品充满疑虑。
![]()
转机出现在1989年。
春都火腿肠在央视的广告中突出“85%瘦肉含量”“常温存放半年”等卖点,仿佛在食品市场投下了一颗“炸弹”。一夜之间,这款产品成为全民追捧的对象。
当时厂区前的道路被命名为“春都路”,成为那个时代产品崇拜的鲜活注脚。
但市场的残酷在于,成功总会引来追随者。
![]()
1992年,双汇邀请葛优拍摄的广告让“省优国优”的口号深入人心;1993年,雨润打破“南方无火腿”的格局;1994年,金锣以低价策略迅速抢占北方市场。
火腿肠行业的“战国时代”来临。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95年。双汇率先发起价格战,将100克火腿肠的瘦肉含量从85%一路降至15%,价格从1元腰斩到0.5元。
这就像一场“割肉式冲锋”,竞争对手被迫跟进。
![]()
春都为了不失去市场,只好将产品品质一降再降。
消费者很快发现,火腿肠从“肉感十足”变成了“面粉棍”,切开后全是粉渣。
而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正在悄然透支整个行业的信誉。
特别是1993年那场火灾后的危机处理,更是给行业蒙上阴影。春都厂房失火后,管理层将受损猪肉掺入生产,由于厂区附近有火葬场,“春都用人肉做肠”的谣言不胫而走。
![]()
这种今天听起来荒诞不经的传言,在当时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却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2006年国家火腿肠标准的出台,本应是行业重整旗鼓的契机。标准明确划分了特级、优级和普通级,淀粉含量分别不能超过6%、8%和10%。
可信任的重建却比标准的制定困难得多。
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无疑是在行业伤口上撒盐。
![]()
当媒体报道双汇使用含瘦肉精的猪肉生产火腿肠,甚至导致游泳运动员宁泽涛因误食而兴奋剂检测阳性时,消费者积累的不满终于爆发。
即便有113人被判刑的后续处理,也难掩公众信任的崩塌。
值得注意的是,瘦肉精违规使用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驱动,毕竟1元成本的投入可能带来四五十元的额外收益,这种诱惑让部分商家铤而走险。
![]()
如今,火腿肠这个曾经的“国民食品”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2022年至2024年,行业销量从156.2万吨骤降至141.4万吨,三年蒸发近15万吨。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平均少吃了1公斤火腿肠。
但这场“撤退”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早已埋下伏笔的产业变革。
外卖行业的崛起就像一支“奇兵”,从侧面给了传统速食致命一击。
![]()
曾经10元钱只能买一包火腿肠的时代,现在同样的价格可以点到一份荤素搭配的热饭,半小时内送达。
对于建筑工地的工人而言,这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靠火腿肠下饭,手机一点就能享受热菜热饭。
城镇化进程则是一场“正面强攻”。
![]()
2000年左右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火腿肠因其便携、耐储存的特性成为他们的“移动厨房”。但截至2025年,城镇化率突破50%,超市遍地开花,新鲜肉品触手可及。
火腿肠从“肉替代品”降格为“零食选项”,这种定位的转变可能是致命的。
更隐蔽的战线在消费者心智中展开。
![]()
当下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火腿肠每100克含钠约1000毫克的问题被摆上台面。
要知道成年人每日钠需求仅200毫克左右,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这就像一场“舆论战”,当“高钠”“添加剂”成为火腿肠的代名词,年轻父母们自然会为下一代选择更健康的零食。
![]()
替代产品的“多维打击”也不容忽视,自热火锅、即食鸡胸肉、预制料理包等新产品,不仅解决了便携性问题,还在口味和营养上实现了突破。
而他=火腿肠那种“面面的口感”和“单一的肉味”在新产品面前显得毫无招架之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产品往往主打“零添加”“低脂高蛋白”等健康概念,正好击中了火腿肠的软肋。
尽管近年来火腿肠制作技术提升,生产标准完善,偷工减料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消费者心中的芥蒂难以消除。
![]()
面对困境,火腿肠企业并非坐以待毙。
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转型升级,比如开发低钠低脂系列产品,或者针对特定场景推出特色产品。有的企业瞄准户外露营市场,推出小包装的火腿肠;有的企业专攻早餐市场,开发搭配粥品的清淡口味。
但是转型之路并不平坦。
![]()
消费者对火腿肠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想要改变这种认知需要时间。而且,现在的食品市场竞争激烈,新品迭代速度快,火腿肠想要重新赢得市场,必须找到独特的定位。
有业内人士指出,火腿肠或许可以借鉴其他传统食品的成功转型经验。
比如罐头食品,曾经也被认为是不健康、不新鲜的代表,但现在通过改良配方、创新营销,重新获得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再比如方便面,通过推出高端系列、健康系列,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形象。
![]()
不过,火腿肠的转型还面临一个特殊挑战——同质化严重。
各个品牌的产品差异不大,价格战仍然是主要竞争手段。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实现差异化竞争,是行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可以说,火腿肠的兴衰史,是消费升级、生活方式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火腿肠会彻底消失,偶尔还是会有顾客光顾,可能是远足的学生,也可能是加班的白领,在特定的场景下,它依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
市场的残酷在于它从不怀旧,但市场的魅力也在于它总会给适者生存的机会。
火腿肠要想重获新生,需要在营养配方、消费场景和信任重建上下功夫。比如开发低钠低脂高蛋白的新品,针对露营、早餐等特定场景做文章,或者通过透明化生产流程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
总而言之,要想不被市场淘汰,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努力追赶,做出符合大家期望的好产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