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遭微小碎片撞击,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11月5日,这则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简短通告可以说揪紧了14亿中国人的神经。
![]()
此刻,地面控制中心正与航天员协同开展影响评估与风险研判,全力确认飞船是否具备安全返回的条件。
看似微不足道的碎片,为何能对精密坚固的航天器构成威胁?
![]()
近地轨道的亿万“暗器”
可能会有很多人好奇,太空那么大,为什么这些碎片能准确无误地撞击飞船。
其实,目前在地球轨道现存1毫米以上微碎片多达1.4亿件、1-10厘米的中型碎片有50-120万块,10厘米以上的大块残骸也有3-5万块。
这其中就包括退役卫星的残骸,火箭发射遗留的箭体、航天器涂层脱落物,甚至里面还有在轨期间不小心掉落的一颗螺丝。
![]()
而这些碎片数量不断增加是,航天器碰撞和爆炸产生的次生碎片,一次爆炸或碰撞产生的碎片,就会继续撞击其他航天器,导致轨道上的碎片迅速增长。
卫星越多,碰撞产生碎片的风险就越高,下次可能就不是“疑似撞击”,而是实打实的灾难。
这些碎片虽然小,但是它们的杀伤力可是致命的。
![]()
哪怕是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碎片,凭借着极高速度带来的巨大动能,就能给航天器造成致命损伤,毫米级碎片能划伤航天器舷窗,导致透光率下降或供电效率受损。
面对这无处不在的太空碎片,中国航天也不是没有准备。
![]()
双重盾牌
面对那些数量多、体积更小,且难以预测到的微小空间碎片,那就需要“主动+被动”的双重防护体系。
这被动防护,就是空间站采用了玄武岩和芳纶复合材料做了一层填充式防护结构。
![]()
玄武岩材质坚硬耐磨,能直接硬抗碎片冲击,芳纶则像柔韧的缓冲层,可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两种材料搭配着经典的惠普尔防护层,形成三重防护屏障。
这层“屏障”的工作逻辑特别巧妙:外层先像盾牌一样把碎片击碎成更小颗粒,中间的间隔层进一步分散冲击力,最后内层再彻底吸收剩余能量,1厘米以下的碎片撞上基本只能“无功而返”。
![]()
不仅如此,主动防护更是体现技术实力的关键。
地面系统每天要追踪上千个威胁目标,计算碰撞概率,一旦发现风险就指挥空间站变轨规避,截至目前已经成功避让过多次。
![]()
而且,航天员还会定期出舱,给重点管路舱外设施加装额外的防护装备。
这种“定期巡检+主动加固”的模式,让空间站有了提前防御的能力。
![]()
更关键的是,还有一套精密的“感知系统”,舱体搭载的撞击泄漏监测系统可不是摆设。
它用二级声传感器阵列捕捉碰撞信号,能在1米范围内把碰撞点定位误差控制在2%以内,哪怕是直径1毫米的漏孔,也能通过差压传感技术精准发现。
这种“硬件防护+人工加固+精准监测”的组合,真正实现了“早发现、早处置”。
![]()
但这次撞击也暴露了防护的难点:对于毫米级微碎片,现有监测系统很难提前预警。就像用渔网捞沙子,再密的网也有漏网之鱼。
不过还好,中国航天的应急体系不止“防护盾”,更有“安全网”。
![]()
三重预案
11月5日撞击事件发生后,很多人担心航天员的安全,但其实地面早已启动应急响应。
其中最让人安心的,是神舟二十一号已经在10月31日升空并对接空间站,形成了“在轨人船应急接力”。
![]()
而且地面还有更充足的准备。
长二F火箭早就实现了“发射1发、备份1发”的滚动模式,神舟二十二号和配套火箭正处于应急状态,72小时内就能完成发射准备,一周内就能对接空间站。
更厉害的是,长二F火箭的发射流程从最初的49天优化到了35天,目标还要压缩到30天,应急预案甚至支持8.5天内完成火箭集结、总装到发射。
![]()
与此同时,返回保障上更是做足了功课。
东风着陆场已经完成了夜间低温环境的全系统演练,搜救车辆、医疗救护全链条待命。
为了应对11月的低温黑夜,他们还升级了无人机照明系统,3架照明无人机能形成立体照明,配合车载广场灯,让着陆现场亮如白昼。
![]()
针对不同损伤情况,地面还准备了三条返回路径:要么加固监护后常规返回,要么在轨修复后再回,最坏情况就用备份船接人、让原船无人着陆。
这三重预案,把所有风险都想到了。
![]()
要是,返回需要在推迟一段时间的话,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也不需要发愁。
中国空间站从设计之初就按“6人长期驻留”标准建造,“天和”、“问天”舱功能互为备份。
![]()
物资储备更是“富得流油”。
2025年7月8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送上去6吨物资,光3名航天员9个月所需的食品、生活用品就占了大半,再加上神舟二十号乘组自带的储备,就算6人短期驻留也完全够用。
![]()
结语
这次神舟二十号疑似撞击空间碎片事件,虽然打乱了乘组轮换节奏,却意外成为中国航天应急体系的“实战大考”。
从机械臂精准勘察到备份飞船待命,从物资储备到返回预案,每一个环节都经受住了检验。
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收集到的损伤数据,能帮科研人员找到防护薄弱点,优化未来的飞船设计。
最后,我们希望神舟二十号飞船能够顺利返航。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