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几日,甘泉县下寺湾镇的红薯田里涌动着火热的丰收气息——下寺湾村的红薯迎来集中丰收,泥土的清香与机械作业的轰鸣声交织,村民们穿梭田间拾捡、装箱、装车,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勾勒出秋日里最鲜活的丰收画卷。走进种植户白雪红的红薯地,刚被机械翻出的红薯裹着湿润泥土,个头饱满、色泽鲜亮。
![]()
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村种植户白雪红:我今年种120亩红薯,我种的红薯是“板栗薯”和“北京553”两个品种。现在的红薯市场价是每斤两块钱左右,今年的红薯又喜获丰收。我们家的红薯是软糯香甜、无筋无丝,欢迎大家来品尝、购买。
白雪红是下寺湾镇最早种植红薯的农户,从2018年开始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了。这些年,她不仅把自家的红薯种得有声有色,还主动分享经验,带动周边村民加入红薯种植队伍,大伙儿都亲切地喊她“红薯姐”。谈及明年规划,白雪红眼中满是期待。
![]()
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村种植户白雪红:下一步的话,我打算红薯收获完以后,我去考察考察,看看市场,引进点新品种,争取明年扩大一下我的种植规模。同时如果有哪些村民想种红薯的,我可以无偿的给他们提供一些红薯的种植经验和种植技术。
下寺湾镇的红薯丰收,正是当地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缩影。近年来,下寺湾镇大力实施特色种植,一方面主推起垄覆膜铺滴灌一体机、刨红薯机等现代化设备,既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又让红薯亩产稳定在4500斤左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合作社“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纽带作用,多渠道开展营销宣传,确保红薯“种得好、卖得俏”。目前,全镇红薯产业达500亩以上,凭借稳定的亩产优势,年收入达500万元左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
甘泉县下寺湾镇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杨靖:我镇红薯产业自2018年发展以来,由最初的80亩发展到每年500亩以上,涌现出一批种植大户,辐射带动30余户群众发展红薯产业。下一步,我镇将以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为契机,继续扶持、巩固、扩大红薯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在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建设红薯深加工车间,开发红薯粉等产品,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记者 杨辰毅 编辑 崔春娥)
![]()
监制|刘亮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 刘强
编辑|崔春娥 白延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