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
11月7日,全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延安王瑶水库扩容工程,迎来关键性节点——马家沟、安渠两座堆泥库大坝正式完工投用。此时,水库之上的“清淤利器”环保绞吸船“浚川”正火力全开,通过14公里长的输泥管道跨越53米高差,将库底淤泥持续输送至新投用的堆泥库中。两座堆泥库的投用,不仅彻底解决了王瑶水库淤泥无处堆放的核心难题,更让“浚川”船的清淤效能完全释放。按照计划,未来8个月内项目将完成600万方淤泥清淤任务,为这座守护延安的“生命之库”按下生态焕新“加速键”。
作为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重点工程,王瑶水库扩容工程总清淤量超1600万立方米。黄土高原“山多平地少”的地理特征,让大规模淤泥堆放成为制约工程推进的“卡脖子”难题。“搞定淤泥堆放,就等于打通了工程推进的关键堵点。”中交天航局王瑶水库扩容工程项目经理刘太训介绍道。针对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因地制宜提出“依山建库、以坝纳泥”的创新方案,依托马家沟、安渠两处天然山谷地形,筑起两座总纳泥量达600万立方米的堆泥库——这一容积相当于2400个标准游泳池,可收纳王瑶水库近60%的水下清淤量,有效破解了黄土高原水库清淤“无处纳泥”的行业困境。更具生态价值的是,这些淤泥经沉降和无害化处理后,将转化为约1500亩高标准良田或林地,真正实现从“淤泥包袱”到“生态财富”的蝶变。
![]()
工程的高效推进,既需解决“放哪去”的问题,更要突破“怎么运”的挑战。面对14公里超长输送距离与53米超高高差的双重考验,项目团队专门调遣国内首艘大功率可拆装环保绞吸船“浚川”进场作业。这艘“清淤利器”绞刀功率达500千瓦,最大挖深25米,每小时标准疏浚量可达1200立方米,即便面对深水区域的顽固淤积也能轻松应对。为最大化“浚川”船清淤效能,项目团队配套建设三级接力泵站,并创新采用全电驱动替代传统柴油机组——通过三级泵站加压,实现淤泥14公里长距离稳定输送,全过程做到“零油耗、零污染、无泄漏”,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6000吨。同时,团队还搭建船泵一体化“智慧物联”系统,让疏浚船、接力泵站、堆泥大坝能够智能联动,操作人员只需在疏浚船上轻点屏幕,就能完成淤泥挖掘、输送的全流程智能操控,实现“科技赋能清淤”。
如今,随着两座堆泥库正式投用,“浚川”船的清淤效率不再受限于堆放问题,日均清淤量可超2万立方米,8个月内即可完成全部水下清淤任务。据了解,待工程全部清淤任务完成后,王瑶水库将恢复有效库容超1600万立方米,防洪标准大幅提升,不仅能更从容地抵御汛期洪水威胁,更将为下游60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420处革命旧址筑牢“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