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7 日立冬一到,冬天的脚步就稳了 —— 寒风裹着凉意钻进衣领,这时老祖宗传下来的饮食习俗就派上了用场。立冬吃对食,不仅能暖身补营养,还藏着对过冬的美好期盼。今天就扒出 5 种立冬必吃的传统美食,每样都有讲究、有寓意,照着吃,顺顺利利过寒冬。
![]()
1. 饺子:
北方人立冬就认饺子,还流传着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的俗语。为啥非得吃饺子?因为立冬正处在秋冬交替的 “交子时刻”,“交子” 与 “饺子” 谐音,吃饺子就像 “顺天时”,盼着冬日安稳。
而且饺子太适合冬天补营养了:馅料能随便搭,白菜猪肉馅藏着 “百财” 的好寓意,韭菜鸡蛋馅象征 “久财”,萝卜羊肉馅能驱寒暖身。包好的饺子煮得浮起来,咬开满是汤汁,连肉馅带皮吃,暖乎乎的从嘴滑到胃里,耳朵和手都不凉了。不少北方家庭立冬当天还会多包点冻起来,往后天冷不想做饭,煮一碗照样暖身,这是刻在骨子里的立冬仪式感。
![]()
2. 羊汤:
“立冬喝羊汤,冬天不喊凉”,一到立冬,北方、西北的街头就飘着羊汤香。羊肉性温,能抵御冬日的寒气,还能补气血,是实打实的 “冬令补品”,尤其适合冬天手脚冰凉的人。
正经的立冬羊汤,得用整根羊骨加带皮羊肉慢炖 —— 羊骨熬出奶白的汤,羊肉炖得软烂,煮的时候扔块萝卜去膻,撒把葱花、胡椒粉。端起碗喝一口,热汤顺着喉咙往下滑,暖意在胃里散开,连带着四肢都热乎起来。有的人家还会就着刚出炉的烧饼,掰块泡进汤里,吸满肉香的烧饼软乎乎的,一顿吃下来,浑身都透着劲,再冷的风都不怕。
![]()
3. 糍粑:
在南方农村,立冬当天最热闹的就是打糍粑。几户人家凑在一起,把蒸得冒着热气的糯米倒进石臼里,壮汉抡着木槌反复锤打,糯米越锤越黏,最后揉成圆滚滚的糍粑团,邻里之间互相送几块,比着看谁家的更糯、更甜。
吃糍粑也有讲究:刚揉好的糍粑揪一小块,蘸着混了白糖的黄豆粉,咬一口糯叽叽的,黄豆香混着白糖的甜,一点不腻。有的还会把糍粑煎到外皮金黄,外脆里糯,热乎着吃最香。这一口糍粑不仅好吃,还藏着 “来年生活黏黏甜甜、顺顺利利” 的寓意,全家围坐在一起吃,满是冬日的温馨。
![]()
4. 黄酒:
对绍兴人来说,立冬不是吃的节,是 “酿黄酒的节”。老绍兴人说 “冬酿黄酒最养人”,因为冬天气温低,河水清冽,细菌少,最适合黄酒发酵,酿出来的酒醇而不烈,香得能飘满巷。
立冬酿好的黄酒,冬天喝的时候要温一温 —— 酒壶里倒上黄酒,放进热水里烫到温热,有的还会加几片生姜、几颗红枣,喝一口暖到心口。黄酒能温中祛寒,冬天容易感冒、怕冷的人,睡前喝一小杯,既能暖身,又能帮着睡个好觉。绍兴人家立冬酿的黄酒,会密封起来存着,过年时拿出来招待客人,这是独属于绍兴的冬日味道。
![]()
5. 膏滋:
苏州人立冬讲究 “吃膏滋补身子”,这是当地传了多少年的冬令进补习俗。膏滋不是普通的零食,是用当归、黄芪、红枣等药材,加清水慢慢煎煮,去渣后浓缩,再兑上炼蜜熬成的半流体,稠得能挂勺,一口下去满是药香和蜜甜。
以前苏州人家的膏滋,都是找老中医开方子,自家手工熬,现在虽然方便了,但立冬吃膏滋的习惯,还是一直传着,这是苏州人对过冬的郑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