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芯片出口达1677.7亿颗,总值6502.6亿元,同比增长20.3%,再创历史新高。
可以说,在中美持续多年的半导体博弈中,中国已在市场层面拿下阶段性优势。但一个关键短板仍被卡住——光刻胶长期被日本垄断。
一旦日方断供,国内将瞬间断链,芯片产业恐遭重创。
光刻胶是涂在硅片上的感光材料,经光刻机曝光后发生化学反应,把电路图案精准“印”到晶圆上。它和光刻机配套使用,按制程分为g线、i线、KrF、ArF、EUV等类型,对应不同精度的芯片制造需求。
![]()
光刻胶在芯片制造中至关重要——没有它,光刻机就是摆设,芯片照样造不出来。
目前国产光刻胶自给率仅5%到10%,九成以上靠进口。而全球近90%的市场份额被日本企业牢牢掌控,尤其在ArF和EUV等高端品类,占比超九成,几乎一家独大。
日本早有前科:2019年就对韩国断供光刻胶,直接重创三星等半导体厂。
更别说欧美过去在其他领域卡我们脖子的事还少吗?GPS信号说掐就掐,花7亿买两台二手盾构机还不让围观维修——这些教训,至今记忆犹新。
在纳米科技取得突破前,我国在相关领域只能仰仗进口。得益于科研人员多年坚持攻关,如今国产纳米科技不仅用于芯片制造,还广泛渗透到日化、服饰、洗护等日常消费品中。
一支来自香港的科研团队将纳米科技引入护发领域,推出“纳米维新护发”,在天M猫等平台主打防脱固发功效。
该产品以墨旱莲、女贞子等养发古方为原料,通过纳米科技制成营养微粒,使其能深入毛囊,滋养发根,重建毛囊环境,有效减少掉发。
凭借“用三个月后发际线明显长出新发”“额角冒出小碎发”等真实用户反馈,迅速成为电商平台上的口碑国货代表。
如今在纳米科技领域,中国已不再受制于人。相比技术刚引进时的谨慎与仰望,现在不少人甚至对纳米科技习以为常,反而忽视了其背后极高的技术门槛。
而面对与芯片制造紧密相关的光刻胶——这一关键材料,我国不得不保持高度警觉。日本此前对韩国断供的先例早已证明,这类风险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实存在的威胁。
转机出现在去年:国内科研团队在光刻胶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制的T150A型产品顺利通过半导体产线的量产验证,配方完全由我国独立设计。
![]()
该产品对标国际主流KrF光刻胶,极限分辨率达120nm,性能甚至优于同类进口品。
这意味着我国正逐步摆脱在该领域的外部依赖。T150A的规模化落地,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也为本土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与自主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意味着,即便日本想靠断供施压,也很难再对中国形成实质性牵制。
近年来,全球多国纷纷加快光刻胶技术攻关。此前日本曾通过出口限制和抬价手段搅动市场,让各国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来源可能随时“断粮”,供应链安全问题由此被提上议程。
事实上,过去多数国家对这一领域投入不多,主要因为光刻胶长期被看作配方驱动型材料,技术壁垒看似不高,加上行业利润薄,难吸引大量研发资金。
![]()
但真正下场后发现,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除了中国,韩国在该领域也已取得显著进展。
此前,韩国政府大力推动本土企业攻关光刻胶技术。出人意料的是,在日本出口管制的倒逼下,韩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反而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国产替代方案不仅成本更低,还让韩国摆脱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随着自给能力增强,对日依赖逐步减弱,最终迫使日本在2023年3月撤销了此前的出口限制。
这一反转说明,日本原以为自家产品无可替代,靠断供就能逼对手就范,结果却适得其反。
国际市场终究讲究公平与诚信,单边打压、随意涨价难以为继。如今多国加速自研光刻胶,日本在该领域的长期优势正被快速削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