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这次真的服软了?
面对中国对稀土出口的“许可制”操作,欧盟没发声明、没喊话,反而在内部默默通知27个成员国:短期内别指望能扭转局势,能忍就忍,能拖就拖。
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控制力,不止是“有优势”,而是“说一不二”。
欧盟接下来还能怎么走?
![]()
美国“插队”谈成协议,欧盟只能靠边站着听
就在欧盟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却意外上演了一出“抢先斡旋”的戏码。10月,中国宣布将对稀土磁体、镓、锗、锑和石墨等关键材料实施更严格的出口控制。
而就在各方都准备迎来全球供应链新一轮“震荡”时,特朗普和中国的一次会晤,让局势突然降温。
中方决定暂停执行刚刚宣布的10月新规,作为换取美方在其他领域的一些妥协——包括降低因芬太尼问题加征的关税、取消部分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管制。
这一“协议”并未直接公开细节,但结果是明确的:美国企业松了口气,欧盟企业则继续原地踏步。
![]()
这波操作,等于美方抢先拿到了“缓刑”,而欧盟只能旁观。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当前的全球博弈格局中,欧盟虽然是个经济大体量组织,但在关键原材料的对话中,话语权其实并不强。
更现实的是,这种“美中交易”的空间,欧盟压根没有。它既没有军控杠杆,也没有药品议题,换句话说:筹码太少。
而中国的态度也很清晰。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回应欧盟关切时表示,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出口控制完全基于法律法规,许可审查已经充分考虑了合规贸易的便利化。
这种表态看起来四平八稳,但其实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中国不会为欧盟单独开绿灯,哪怕欧盟产业链再焦虑,政策上也得“照章执行”。
欧盟最后的筹码
![]()
面对长时间的谈判无果,欧盟现在试图推动一种“中间方案”——通用许可证机制。这个机制说白了,就是希望中方允许欧盟企业通过统一申请、一次审批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对预先确定的买家重复出口稀土磁体。
听起来合理,但问题是,这个机制需要中国“点头”,而中方至今并未明确承诺时间表。更关键的是,即便中方同意,这种通用许可证也不是无限制的“通行证”,它依旧会设定出口数量、买家范围、时间周期等诸多限制条件。
换句话说,欧盟即使争取到这张通行证,也依然是在中方规则下走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机制在中美协议中已经出现。美国方面宣称,中方将发放适用于稀土、镓、锗、石墨等战略物资的通用许可证,作为交换条件之一。而欧盟的版本,尚未落地,谈判仍在继续。
![]()
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委员会已经在11月6日向27个成员国大使通报了磋商进展,强调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只能继续与中方沟通推进。言下之意就是: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大家都要有点耐心。
这个局面其实也侧面暴露出欧盟在战略资源上的“结构性软肋”。当初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如今换成了中国稀土。每一次危机都让欧盟意识到自己的“供应链独立”还停留在口号阶段,但每一次又都因为内部博弈、成本问题、环保压力等原因,难以真正落地。
欧盟早就知道,但没准备好
![]()
欧盟不是不知道自己在稀土上依赖中国。早在2010年中国首次限制稀土出口时,欧盟内部就有声音提出要加快建立自己的“稀土安全体系”。但问题是,知道归知道,行动却总是慢半拍。
欧洲没有中国那样的稀土资源储备,光是开采和冶炼的成本就高得惊人,再加上环保法规的限制,自建稀土产业链的难度极高。
更别说,欧洲内部在能源政策、工业政策上的协调效率一贯低下。于是,十多年过去了,欧盟依然严重依赖中国稀土,尤其是在稀土磁体这一核心环节上,几乎没有替代方案。
这次中国加强出口管制,尤其是针对用于电动车电池、风力发电设备和军工系统的稀土磁体要求全面“出口许可”,让欧盟措手不及。
![]()
这些磁体并不是一块铁一块钕那么简单,它们是高精度加工产物,一旦出口受限,欧洲的产业链就像被拔掉电池的遥控器——看着完整,其实已经罢工。
更要命的是,中国对这些高端稀土材料的限制不是一刀切,而是通过“许可证审批”这种看似合规、实则非常灵活的方式来操作。
这种模式让欧盟企业完全无法预测供应能否稳定,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和不确定性。欧盟试图通过外交渠道与中方沟通,但至今没有实质性成果。
其实,不是欧盟不努力,而是它确实没有筹码。它可以跟美国协调技术、跟日本谈供应链,但在稀土这个问题上,能说了算的,只有中国。这才有了那份内部会议上传出的尴尬建议:短期内,大家先忍着点。
![]()
欧盟的出路在哪?
从长远看,欧盟确实在尝试“去中国化”的稀土战略。比如,德国、法国、瑞典都在研究本国或邻国的稀土资源,欧盟层面也在推动“关键原材料法案”,试图建立本土矿产供应链。
但现实问题是,这些计划至少需要5年起步,10年才可能稳定,眼下的“卡脖子”问题根本解不了。
而欧盟又缺乏美国那种“以大博大”的交易能力。它既不愿得罪中国,也没法施压中国,只能小心翼翼地“争取对话”。
![]()
但中国方面对于稀土出口的态度非常坚定:这是战略物资,不是普通商品,不会轻易放水。中方认为,控制稀土出口是主权行为,合规是底线,合作是原则,放宽审批不是义务。
所以欧盟现在的处境,用一句不太客气的话说就是:想要资源,又不想被控制;想要自由贸易,又不愿承担依赖的代价;想要经济安全,又缺乏战略筹码。
这不是中国“卡欧盟脖子”,而是欧盟长期战略短视造成的必然结果。现在指望中国主动放松管控是不现实的,欧盟要做的,是尽快从制度设计、产业扶持、外交谈判三方面入手,建立真正的战略自主能力。而不是一边抱怨被动,一边继续加深依赖。
![]()
这一次,欧盟的“忍耐”是无奈的现实,但如果继续把“忍耐”当成战略,那就是自欺欺人。一个真正有战略远见的经济体,不应该在每次资源危机来临时才临时抱佛脚,而是要未雨绸缪、敢于投入、敢于自我调整。
中国没有封锁稀土出口,而是依法审批,欧盟却连这个“正常规则”都难以适应,这不是中国太强硬,而是欧盟太脆弱。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出什么牌,而是欧盟有没有自己的底牌。
与其私下通知成员国“忍一忍”,不如公开告诉所有成员国:必须开始真正的独立自主做选择了。
参考资料:
欧盟私下警告成员国:短期内几乎无力迫使中方放松稀土出口管制
06/11/2025 - 17:57法新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