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到,寒风嗖嗖往衣领里钻。
村里的王大爷蹲在墙角晒太阳,嘴里念叨着:"这节气变了,咱老祖宗的规矩可不能忘。
"如今不少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留下老人在家守着老屋,这些传统习俗反倒成了他们与儿孙之间难得的牵挂。
![]()
先说这"1看"。
老人总爱盯着立冬当天的天气,要是晴空万里,整个冬天都不会太冷。
可如今气候反常,老经验时灵时不灵。
就像张婶说的:"去年立冬艳阳高照,结果腊月里水管冻裂三回。
"庄稼人靠天吃饭,这天变得让人心里发慌。
![]()
"2不沾"
指的是不沾凉水、不沾怒火。
冬天井水刺骨,很多老人关节炎发作还得自己打水。
村里李奶奶手抖得握不住瓢,城里儿子寄来的热水器又舍不得电费。
说到不生气更心酸,老人独居久了,电话里听儿女说"今年忙,不回来过年",也只能把叹息咽回肚子里。
![]()
至于"3禁忌",
不能熬夜、不露脚踝、忌食生冷。
可现在农村七八十岁的老人,哪个不是天不亮就起来喂鸡喂鸭?
老周头套着露脚脖子的旧棉裤:"儿子买的新衣裳舍不得穿,留着正月走亲戚。
"超市里的反季蔬菜倒是水灵,可价钱贵得让他们直摇头。
![]()
最让人感慨的是"4习俗"。
吃饺子,南方炖羊肉,可一桌团圆饭总缺人。
赵大娘包好饺子冻在冰箱,"等孙子放寒假回来煮",结果孩子报了研学班,过年才见着。
祭祖用的糯米糕摆在供桌上,老人对着照片自言自语:"你爸小时候最爱吃这个……"
这些老传统背后,藏着多少空巢老人的孤独。
![]()
他们像村口那棵老槐树,守着四季轮回,等着儿孙归来。
城里打工的儿女也难,房贷车贷压着,请假回趟家得扣三天工钱。
立冬的规矩说到底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团圆的期盼。
老人常说:"冬天压得住,来年粮仓满。"
![]()
可现在的"粮仓"里,装的何止是粮食?
是留守老人望眼欲穿的等待,是异乡游子无处安放的牵挂。
天冷了,给老家打个电话吧。
问问爹妈热水器用了没,看看他们是不是又穿着那件磨破袖口的旧棉袄。
传统习俗要传承,可暖心的陪伴,才是最好的冬日习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