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兔子灯遇上法国上海话,这些中外家庭太会玩了!

0
分享至




在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有不少家风家教优秀的家庭,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热爱体育运动,投身公益事业,进乡村下农田……这些家庭的闪光点恰恰是吸引外籍家庭融入上海的吸引力。近日,5组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的在沪外籍家庭与上海家庭来了一场跨文化互动,在传统文化、体育运动与社会建设里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兔子灯里的团圆



美国男孩戴斯蒙德在上海美国学校读书,每逢中秋节,学校里会组织孩子们一起吃月饼,他也知道这个关于“嫦娥奔月”的中国典故。他的母亲桑娜在中国待了18年,就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才留了下来,那些关于神兽的传说令两人着迷。今年中秋节前夕,母子俩特地来到虹口体验另一种中秋习俗——扎兔子灯。

教他们制作的老师是虹口区灯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凤与她86岁的母亲何彩虹。韩凤的外公何克明创立了上海海派兔子灯,韩凤17岁起师从外公学做彩灯,通过搓、扎、剪、贴、裱、糊、描、画等多种技法,展现中华民族的才智思巧。

从0到1制作一盏兔子灯要花上4个小时,考验手上的活更讲究沉得住气。在上海家庭的带领下,美国家庭一步一步制作完毕,两只“兔子”活灵活现出现在了眼前。桑娜表示,她非常钦佩年过80的何奶奶,“她浑身充满了活力”。

兔子灯成了两个家庭的桥梁,也是中秋节最美的玩具。韩凤觉得,只要一家人一直在一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就是团圆。

小孩姐小孩哥噶汕胡


在上海弄堂里,什么最有腔调?当然是说一口上海话。中德混血家庭玛娅与安栋是“上海话”领域里的小明星,他俩在各大影视节目里凭借一口流利上海话“出圈”。最近,他们参加了上海评弹团的上海话童谣表演,也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跟法国朋友来一场语言互动。

法国家庭菲罗伊一家五口两年前来到中国,她的三个孩子就读于上海法国学校,一家人对中国处于持续探索中。在学校里,孩子们每周会上中文课程,学习基本的中文,但却完全听不懂上海话。

玛娅与安栋带着三位法国朋友唱了一小段童谣“炒炒炒,炒黄豆,炒完黄豆翻跟头”,又跟他们解释了“噶三湖”等上海话俗语,大家齐声说了句“我欢喜上海”。

菲罗伊的大女儿莱昂妮学得最标准,她平时就非常喜欢研究新鲜事物。据她介绍,他们一家人来自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那里靠近德国,所以他们平时也会说一些与德语非常相似的方言。

语言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在欢声笑语间,两个家庭实现了一次有趣的“碰撞”。玛娅与安栋的母亲冯昕说,家庭和睦的关键就是,尊重彼此、保持开放。

海上游园惊梦


昆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国际友人读懂中国的钥匙。在上海,戏曲世家与外国家庭能产生怎样的联系呢?

加拿大5岁小朋友索菲亚,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父母看她活泼好动,就把她送去学昆曲。她的老师是昆曲推广人赵津羽,后者幼年曾得益于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的爱护和点拨,曾受教于昆曲武旦皇后王芝泉老师,后拜在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老师门下,专攻澎派闺门旦艺术。

赵津羽与年近80岁的母亲一同,教索菲亚唱《牡丹亭》选段: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挑眉、摆手、甩袖,三人举手投足之间默契十足。索菲亚觉得,学昆曲有意思,因为要化妆,显得整个人都非常漂亮。

过去,赵津羽所在的昆曲澎派艺术中心,接待过不少外国友人,通过昆曲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生于艺术世家的赵津羽,家里充满了“歌声”,她的母亲是京剧爱好者,每天“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家人唱唱歌、弹弹曲,家庭氛围就好起来了。”

在希望的田野上


乡村振兴,是为了让农村变得更加富裕、更美丽、更有活力。上海市青浦区林家村,是一个充满艺术色彩的画家村,东家陈君芳曾在青浦青湖路上开书店的,为了振兴乡村,便把书店搬到农村。她有很多艺术家朋友,随她返回林家村,陆续聚集来到了这里。陈君芳的母亲许凤英便是一位“艺术家”,79岁的她仍手握画笔进行油画创作。

来自美国的希尔一家,在周末傍晚抵达这座充满艺术氛围的村庄,拿起画笔与“油画奶奶”一同创作稻香村里的丰收作品。他们还与青浦区朱家角镇沈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翠一家四口,来了一场乡间骑行,经过田间草地,秋风拂过耳畔,这样的乡村他们喜欢极了。

田野间的中国式新农村,让美国家庭非常激动,忍不住在乡间多呆一会。沈崔透露了家庭和睦的秘诀是跟孩子们做朋友:“我们每周会开家庭会议,孩子们也会发表观点,他们慢慢就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芭芭拉·希尔接过话头,她认为好的家庭氛围,应当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做自己,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事情。

夜色正浓,三户人家在农舍里,说着稻花香里的丰裕故事。

中美家庭奏响水上狂欢曲


秋天的浦江镇指向轻艇会,艳阳高照。陈佳嘉带着一双儿女抵达了这个“训练基地”——女儿张乐怡是桨板运动的“好手”,只因喜欢“水上漂”的轻盈感。

同样热爱运动的还有来自美国的拉斐尔·伍尔夫一家四口,他们一家经常会聚在一起锻炼身体,尤其是大女儿贝拉,特别喜欢游泳。

这样的两组运动健将家庭,来了一场水上“PK”。坐上皮划艇,中美家庭开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滑行,“一二一”“rock and roll”,互相搭配打着节奏,滑行过程充满了干劲。虽然这是贝拉第一次体验皮划艇,但喜欢水的她,迅速掌握了要领,在她的带动下,妈妈跟着她的节奏一起前进,“我们滑得非常快。”拉斐尔也滑得特别开心:“在这样的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一整天都充满了活力。”

巧的是,两组中美家庭都是“姐弟”二宝,有着相似的相处之道。张乐怡经常会教弟弟一些新运动,贝拉则在父母上班时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陈佳嘉觉得,家庭和睦的秘诀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在互动交流中实现自我成长。拉斐尔表示,他的教育经是对孩子们多一些耐心,让他们在这个年纪随心所欲,“去尝试、去跌倒、去爬起,每次犯错要有所成长”。

原标题:《当兔子灯遇上法国上海话,这些中外家庭太会玩了!》

栏目主编:苏展 文字编辑:刘力源

来源:作者:文汇报 占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79615文章数 7576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