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福州11月7日电 (记者江苇杭)规划引领,开启城乡融合新格局;路网优化,畅通城区出行新脉络;建设提效,夯实产业发展新支撑;生态优先,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匠心营造,打造城市更新新典范……
11月6日,福州市晋安区举行“奋发进取三十年 同心共筑新未来”建区三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城市建设专场)。晋安区城乡建设局、区房管局、区城综局、区园林中心相关负责人共同回顾晋安区建区30年来,在城市建设领域的新成就新变化,续写“从田野走向世界”新篇章。
![]()
发布会现场。晋安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介绍,建区30年来,晋安区开展小街巷整治、缆线下地等,累计新改扩建道路街巷471条、总长度超200公里,标准路网密度提升至8.31公里/平方公里,形成“环线+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地铁”立体交通格局,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完成39条河道的综合治理,修建雨污水管网约110公里,防涝标准从不足10年一遇提至20年一遇。晋安公园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典范案例,为福州获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提供“晋安样本”。到2030年,该区还将力争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90亿元,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超92%。
为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晋安区积极推动征迁及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坚持“依法征收、阳光征收、和谐征收”,积极推进房源调配工作,为被征收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合计征收总面积3500多万平方米,涉迁总户数15万余户。同时,按照“成片连片,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每年滚动推进实施。通过整修小区路面、完善居民活动设施、完善停车设施、疏通或改造雨污水管网、完善小区安防监控设施等一系列改造工作,为居民创造整洁、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共完成50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惠及居民约11.9万户、35.8万人。
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晋安区常态化开展夜间市容“一周两整治”“门前三包”专项提升、“两车”乱停放规范治理等行动,全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98%。公厕管养方面,全区共有22座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垃圾分类方面,率先在全市实施“摇铃”式沿街商铺收运、“高楼撤桶”、小区“公交化”收运等创新举措,创新打造全省首个全地下、竖式压缩的中小型城市管理综合体,做到“看不见垃圾,见不到场所,闻不到异味”。此外,通过建成坂中村二次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项目,缓解辖区二次装修垃圾无处消纳难题。
依托区域内水网、平原、山体交织的独特生态禀赋,晋安区深耕绿化建设、景观提升、公园管理等领域,勾勒出山水相依、城绿相融的特色生态画卷。总面积逾1700亩的晋安公园,构建起“北山南湖,一溪贯穿”的生态廊道。区管公园由1座增至7座,打造特色景观,涧田湖公园、井店湖公园、洋下公园以“海绵理念”为核心,在蓄洪防涝、改善城市内涝的同时,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通过见缝插针、拆违补绿等方式建成300多个街头小公园,建成水陆福道总长近300公里,串联山水资源,完善区域生态网络。着力守护城区358株古树名木,为每一株树木建立“健康档案”。
30年来,晋安区坚持规划引领,融入福州“东扩南进”格局,践行“建设新城区、开发大山区”发展思路。“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全力把晋安区建成‘山水相融、古今交汇、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品质之城,切实为市民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晋安区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兆峰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