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医大师方和谦,出身中医世家,从医六十余载精研医术、博采众长。他基于经典方剂“逍遥散”自创“和肝汤”,调和肝脾、气血兼顾,在临床中成功诊治肝损害、月经不调、甲状腺结节等多科病症,尽显中医“异病同治”的深厚智慧与独特魅力。
![]()
方和谦先生是享誉业界的国医大师,出身中医世家的他,打小就浸润在中医药的氛围里。他一辈子勤于钻研,尤其精研仲景之学,还能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从医六十余载,医术早已炉火纯青,在治疗内科杂症上更是经验老道,在医疗、教学、研究领域都留下了卓著的业绩。
临床诊疗之余,方老从不止步于照搬古方,反而执着于探索古方新用。他把前人的经验不断拓展、重新组合,在经典方剂“逍遥散”的基础上,自创了“和肝汤”。这剂方子保留了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核心,又加了党参、香附、苏梗、大枣四味药,做到了和中有补、补而不滞,还加重了培补疏利的特点,原本逍遥散的适应症也因此大大拓宽,在临床上实现了异病同治的好效果。
这“和肝汤”的组方颇有讲究:当归12g、白芍药12g为君药,凭着阴柔之性养血柔肝,契合肝“体阴而用阳”的特性;柴胡9g、薄荷3g(后下)、苏梗9g、香附9g做臣药,疏肝解郁又行气宽中,顺应肝“喜散”的本性;党参9g、茯苓9g、白术9g、炙甘草6g这四君汤的底子当佐药,甘温益气、健脾和胃,既遵循了“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古训,又能缓肝之急;再配上生姜3g、大枣4枚调和诸药,整方调和气血、疏理肝脾,补泻得当,专门针对肝郁血虚、脾胃失和的证候,像两胁作痛、胸胁满闷、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腹胀食少、心烦失眠、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只要脉弦而虚,都能对症使用,临床还能根据兼证的寒热虚实灵活加减。
2003年5月,69岁的温女士找上了方老。她做喷漆工十年,患上职业病导致肝损害,肝功能一直异常,近半年黄疸加重,还浑身疲乏、面色晦暗,眼窝和下肢都肿着,伴有低热、口苦、睡眠差,吃了西药也没见好转。检查显示ALT264IU/L,直接胆红素1.4mg/dl,ESR46mm/h,腹部B超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脾大、胆囊炎。方老诊断她是肝脾不和、邪滞经脉,属虚中夹实,便用“和肝汤”为基础,加了北沙参10g、茵陈6g、焦神曲6g等药,开了14剂。二诊时温女士低热退了,黄疸也消了,但仍有浮肿,方老又在原方加了冬瓜皮10g、生薏苡仁20g,再服14剂,之后守方治疗一个月,她的浮肿彻底消退,身体渐渐康复。
27岁的杨某被月经不调困扰了8年,结婚3年也没怀上孩子。她月经周期乱得很,3到5个月才来一次,还伴有痛经,末次月经持续了14天。她形体瘦弱、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平缓。方老判断她是肝脾不和、气虚血瘀,用“和肝汤”加泽兰叶10g、坤草10g、丹参5g等活血养血的药,开了7剂。服药后杨某月经如期而至,经期也恢复到7天。之后方老调整药方,让她连续三个月经周期前服药7剂,她的月经彻底恢复正常,多年的困扰得以解决。
1998年3月,43岁的侯女士发现右颈部有硬结已经5个月,甲状腺扫描提示是“右叶甲状腺冷结节”。她总觉得颈部不适,偶尔胸胁胀闷,舌苔薄白,脉平缓。方老诊断为气郁痰结,用“和肝汤”加蒲公英15g、金银花15g、连翘10g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药,开了8剂。二诊时侯女士就觉得结节缩小了,之后方老根据她的情况调整药方,几次复诊后,她的不适症状全消,颈部的结节也摸不到了,随访后确认病愈,免去了手术之苦。
方和谦先生集几十年临床经验自创的“和肝汤”,凭着对肝脾不和、气血失调核心病机的精准把握,在内科、妇科等多个科室的杂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动诠释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和求本治病的思维。不过要提醒的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这剂方子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自身症状辨证加减使用,切不可盲目服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