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浦江传科韵 菁英普新声”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浦江学科交叉论坛,于11月6日在上海科学会堂成功举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维孝、何祖华、丁洪,分别作了题为《多项式的寻根之旅》《作物抗病育种——构筑粮食安全屏障》《固体宇宙中的新奇准粒子》的主旨报告。
![]()
在主旨演讲结束后,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教授丁洪围绕“跨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主题分享了深度见解。他表示,学科交叉早已渗透科研领域,而人工智能的兴起,更是为跨学科发展注入了革命性力量。
“AI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做科研的范式,以前做科研是一个个体,基于人脑,是20万年来地球智慧的又一次飞跃,在AI的助力下能让人类科研做得更好。”丁洪表示。
谈及跨学科青年学者,丁洪寄予厚望。他坦言,知识大爆炸时代,单一个体难以精通多个领域,但在AI助力下,青年学者有望突破局限,“未来或许能在30岁前系统掌握物理、生物、计算机等多学科核心知识,同时拿多学科的博士学位,并具备跨领域研究能力”。
他以202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J・霍普菲尔德为例,该学者横跨物理、生物、计算机三大领域,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深耕并取得重大突破,这种多学科创新能力正是 “跨界创新”的精髓。丁洪鼓励青年学者主动拥抱学科交叉,借助AI工具拓宽知识边界。
![]()
据悉,论坛邀请了来自产学研各界的李辉、李逸、秦毅、王广利、徐文艳(飘荡墨尔本)、费家俊、赵雯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科普法宣介,从“数学与音乐”“太空与文学”“科普与市场”等话题开展了多角度多领域学科交叉探讨。市科技系统党外知识分子专家服务团成员代表发起倡议“做科普使命的践行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跨界科普的创新者、科普生态的建设者”,继续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中勇担使命、彰显作为。
![]()
历经二十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浦江学科交叉论坛已然成为探索前沿科技领域、促进跨学科融合交流、助力党外人士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也是科技领域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统战成员同心同德、传承献力、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下一届论坛由民建上海市科技系统委员会接棒。
![]()
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指导,民盟上海市科技系统委员会、民盟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委员会和民盟上海科技馆支部联合主办,市科技系统各民主党派市委直属委员会和上海市科技系统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等共同协办,并得到了民盟上海市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民盟中央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陈群,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峰,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出席论坛并致辞。各党派市委领导、市委统战部、市科技两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协办单位、支持单位近200人出席了本届论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