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 毫无戏说
公元四世纪初的两晋交替年间,外族侵入,战火连天,多少王公大臣与黎民百姓没于战火,又有多少名流士族与布衣黔首避祸渡江。而也有一些人选择了“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为匡扶晋王朝而努力,温峤就是这里面最闪耀的明星之一。
《言语》篇中的温峤
《世说新语》中有多个故事和温峤有关,《言语第二》中的三五和三六均讲的是他的故事,其中三五为:
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
刘琨派温峤渡江(AI绘图)
刘琨虽然与东晋王朝中间隔着戎族敌寇,却一心要保全晋朝。他对温峤说:“班彪意识到汉朝能够复兴,马援深知光武帝刘秀可以辅佐。现在晋朝的国运虽然衰微了,但是天命还没有改变。我想在黄河以北立功,而让您在江南为我传播声名,您会去吗?”温峤说:“温峤我虽然不够聪明,才能也比不上前贤们,然而明公您想凭借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气度,来建立匡扶晋朝的大业,我哪敢推辞呢!”
刘琨所提到的班彪、马援二人,其中班彪在新朝(9年—23年)王莽时期,是位于凉州地区、事实上独立的大将军窦融的从事,他在建武五年(29年)劝窦融归附光武帝刘秀,为河西地区的安定立下大功。而马援则在建武八年(32年)劝当时在陇西地区割据的隗嚣势力中归顺汉朝,后帮助刘秀平定整个陇西乃至西域地区,建立了不朽功勋。此二人可以说都为东汉建立初期疆域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位于陕西杨陵马援祠前的马援像
然而相较而言,刘琨当时面对的情况要比班彪、马援那时更为恶劣。在惠帝光熙元年(306年)被授予并州刺史,都督并州诸军事后,刘琨就成为一股在今山西北部的独立势力,和南方政权之间被掌控中原地区的汉-赵政权所完全隔绝,稍有不慎就会覆灭。在如此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刘琨依然忠心于晋王朝,并试图派出温峤通过封锁去到江南,既是为了劝进司马睿称帝,也是为了传播自己在并州依然在抵御外敌的声名,希望新的晋王朝能够光复河山。
成长于山河残破时
那么,被刘琨赋予重任的温峤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温峤,字太真,出生于晋武帝太康九年(288年),为并州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他的曾祖父是曹魏时期凉州刺史温恢,在电子游戏《三国志11》中的特技是“能吏”,可见其行政水平很高。他的父亲问温憺(dàn)是河东太守(治今山西永济市东南的蒲州镇),所以温峤也算是名门之后了。
![]()
太原温氏谱系图(来源:three-kingdoms.net/27859)
少年时期的温峤可谓是“别人家的孩子”——他博学多才,善于清谈,而且还长得帅,孝顺父母,十七岁就得到了州郡辟召,但他不想去地方,一心想进中央,于是他在惠帝永兴二年(305年)被司隶校尉辟为都官从事,负责监察百官。在任期间弹劾名士庾敳(ái)搜刮民财,反得庾敳赞赏,一时名声大噪,后被举为秀才,评为“灼然”(九品中正制中选拔的第二品),又被辟为司徒府东阁祭酒,补任上党郡潞县县令。
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并州刺史刘琨升任平北大将军。温峤是刘琨内甥,因此被辟为平北参军。到了愍帝建兴元年(313年),刘琨进拜大将军。温峤出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领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
温峤上升的快可不是全靠关系,更大原因是因为前线吃紧。匈奴人刘渊于304年以“复汉”为名建立政权,后人一般与其侄子刘曜318年改国号为“赵”连在一起名为“汉赵”。所谓“五胡”的不断入侵让西晋王朝江山残破,进入覆亡的倒计时。
![]()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形式图
建兴四年(316年),石勒出兵进攻并州,刘琨丢失并州,只得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dī)。同年,刘曜攻破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刘琨以温峤为司空府左长史,趁着汉赵还未完全隔绝南北交流之际,让温峤南渡向司马睿劝进,便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来到东晋朝廷
当年六月,温峤抵达建康,他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辞,想必也给刘琨说了不少好话。在一百八十人上书劝进司马睿继位的名单中,刘琨排名超过了王导等人,位居第一位。司马睿称帝后,加封刘琨为侍中、太尉,其余官衔不变,并赐他名刀一把。
温峤在完成劝进使命后想要北反,屡次上奏给皇帝,然而都没有得到允许。又以北方的母亲崔氏身亡为由,“苦请北归”以安葬母亲。朝中三司、八座共议,皆认为温峤不能因私情而废国事。温峤不得已,只得接受东晋朝廷的任命。
![]()
温峤像
与此同时,他在北方的“上级”刘琨却没有等来一个好的结局。太兴元年(318年),段部鲜卑内斗,段匹磾的从弟段末杯击败段匹磾后自任单于,刘琨因为被段匹磾怀疑帮助段末杯(又作段末柸、段末波)而被下狱,又有王敦派人密告段匹磾,让他杀掉刘琨。最终于同年五月初八,段匹磾自称奉皇帝诏旨将刘琨缢杀,子侄四人同时遇害。刘琨时年四十八岁。刘琨死后,世子刘群等人投奔辽西段末杯,而其部下将佐大都投靠石勒,刘琨作为一支效忠于晋王朝的势力就此灭亡。
刘琨遇害,温峤这样一个“外来户”被迫必须融入进新成立的东晋朝廷,他也因此想方设法博取新朝廷主要大臣们的认同,《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的第三六则就讲道: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
温峤当初作为刘琨使节渡江而来。当时江东的朝廷刚刚开始创建,还没开始制定法纪。温峤刚来时,对此情况有忧虑。他去拜访丞相王导后,就向他诉说晋怀、愍二帝被囚禁流放、社稷宗庙被焚烧、先帝陵墓被毁坏的残酷情景,如诗经《黍离》中所写的亡国的伤痛。他忠诚慷慨、深情热烈,说话时涕泪横流,王导也跟他相对流泪。温峤说完了情况,就真诚地诉说结交之意,王丞相也深情地酬答接纳了他。出来以后,温峤高兴地说:“江东自有管夷吾一样的明相,还担忧什么呢!”
可见,温峤作为一个“无根之人”,选择了与一直辅佐在司马睿身边的王导等人交好,他夸王导如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夷吾一样,多少有点拍马屁的意味在里面了。此后,温峤历任骠骑长史、太子中庶子。他极尽规谏之责,并献《侍臣箴》,深得太子司马绍器重,引为布衣之交。
看起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很快,局势,乱了。
(未完待续)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