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流传下来有名有姓的诗人达几千人之多,女诗人亦是层出不穷。
其中有四位女诗人尤为耀眼,被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她们是薛涛、鱼玄机、李冶、刘采春。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便是其中之一的刘采春。
刘采春天生丽质,初为伶人,以清丽婉转的歌声家喻户晓。
相比另外三位女诗人,刘采春或许有些鲜为人知,不过她那著名的《望夫歌》,在当时可是备受人们追捧,曾让听者落泪,闻者伤心。
尽管清朝时期编纂的《全唐诗》对女子的作品收录得极少,但对刘采春的作品却收录了六首之多,刘采春的才华可见一斑。
但你知道吗?
就是这样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却为情所困,落得个孤独而终的结局。
她身上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她的一生。
![]()
成为名伶,盛极一时
关于刘采春的出身,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仅可推测她活跃于中唐时期的江南地区。
据说因为家里贫穷,所以她在幼时就被家人送去戏班子学艺。
当别的同龄孩童还在享受家庭的温暖时,刘采春却失去了父母的照拂,只能仰人鼻息地过日子。
在戏班里,为了谋生,刘采春不仅刻苦研习吹拉弹唱等技艺,还逐渐学会了察言观色。
虽然命运待刘采春有些苛刻,但好在赋予了她一副天生的好嗓子。
当别人还在苦练发声和音准等基本功时,她已经能轻松地吟唱出天籁之音。
随着时光流转,经过在戏台上的无数次锤炼,刘采春的唱功越发精湛,在当时的戏曲界名列前茅。
她的歌声如同夜莺之歌,婉转动人,令人陶醉其中,仿佛能抚慰人们心中的伤痛。
多年的舞台历练所磨砺出的气质,也让她显得愈发楚楚动人,令人过目不忘。就这样,刘采春声名远播,成了唐朝的著名女伶。
在事业辉煌之际,刘采春的感情生活也幸福美满。
同戏班里的伶人周季崇忠厚老实,对刘采春关怀备至。
两人在朝夕相处中渐生情愫,最终喜结连理。
婚后,夫妻恩爱,相濡以沫,虽然生活清贫,但两人彼此扶持,倒也和睦。
几年后,他们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与希望。
与其他女子婚后便在家相夫教子不同,刘采春婚后依然继续她的戏剧生涯。
一方面是迫于生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对表演本身的热爱。
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名为“参军戏”的滑稽表演,其形式类似现代的对口相声。
从最初由两人搭档,一人捧哏,一人逗哏,后来逐渐发展到可以多人合演,也有了女演员的参与。
刘采春就与丈夫及其哥哥周季南组成了一个家庭戏班,并带着女儿四处巡演。
据《云溪友议》一书中记载:
“有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
意思是从淮河流域而来的周季南、周季崇及刘采春三人善于演绎“参军戏”,所唱歌声动听、嘹亮,能穿透云层。
可见,几人的唱功了得,广受赞誉。
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经常往返江南各地,出行以水路为主,便于巡回演出。
彼时,外出行商的男子颇多,久不归家已成常态,家中事务繁重,皆由妻子一人承担。
有一次戏班子出行途中,恰逢一对远行的商人和妻子告别的场景。
船已离岸数里,可回首望去,那妇人仍伫立在岸边,不停挥动手臂,不愿离去。
也许是这对离别夫妻的情深意切,不经意间勾起了刘采春内心深处那些漂泊的苦楚,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最终诞生了那曲初听是离愁,再听是哀怨的《望夫歌》,亦称《啰唝曲》。
此曲传世六首,被收录在《全唐诗》之中。
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潘德舆曾高度赞誉《望夫歌》,称其为“天下之奇作”。
其中一首“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借着秦淮水和江上船等浅显真挚的意象,质朴而深情地诉说着商人妇盼望夫君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
刘采春以她深情的歌声与精湛的演技,唱出了无数闺中妇人的心声。
每当她的歌声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泣泪涟涟。
刘采春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吴越地区备受瞩目的戏剧名角,可谓盛极一时。
![]()
![]()
江南才女诗名扬,邂逅博学元稹郎
可惜命运弄人,就在刘采春的演艺事业如火如荼之时,她遇到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
公元823年,年约25岁的刘采春随丈夫周季崇到越州演出。
刘采春的表演在当地引起轰动,社会名流皆慕名前来,其中就包括45岁的越州刺史元稹。
元稹是与白居易齐名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也以多情著称,留下了不少风流韵事。
元稹在观看刘采春的演出后,被刘采春出众的容貌、曼妙的舞姿以及婉转的歌声深深吸引,更被其才情打动。
善寄情于诗的元稹,随即写下一首诗赠予刘采春: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元稹在诗中毫不掩饰表达了自己对刘采春的倾慕之情。
这位自幼历经坎坷的女子,哪里遇到过如此强烈的情感攻势?
相对于学浅才疏、老实本分的丈夫,风流倜傥的元稹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契合。
更重要的是,刘采春多年来的努力,换来的仍是漂泊不定的生活与一次次的曲意逢迎,她多么希望自己也能过上安稳、有尊严的生活。
元稹似乎看透了刘采春内心的渴望,愈加频繁地造访她的演出,不断表达对她的欣赏和爱慕。
面对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地位显赫的男子,刘采春逐渐深深陷入了情感的漩涡,无法自拔。
据传,刘采春的原配周季崇因无力与元稹抗衡,无奈接受现实,带着女儿离开了刘采春。
而刘采春早已忘记了过往与丈夫的同甘共苦,完全被元稹甜言蜜语所俘获。
唐朝虽民风开放,但刘采春作为一位戏曲艺人,她的情感抉择仍面临着社会的审视。
不过刘采春还是选择勇敢追求爱情,毅然决然地投入了元稹的怀抱。
外界盛传关于她抛夫弃女的流言蜚语,也未能改变她的决定。
刘采春和元稹两人初期确实度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日子。
据记载,有一次元稹喝醉了酒,诗兴大发,题诗道:
“因循未归得,不是忆鲈鱼。”
同僚看到这首诗后,开玩笑地对他说:
“你不离开此地不是为了鲈鱼,是为了这里的美人吧!”
可见元稹和刘采春两人的关系已经众人皆知。
刘采春沉醉于元稹的山盟海誓,以为他对自己情深意重。
然而,才子佳人的故事并不总是以圆满收场,情感的复杂多变往往超乎当事人的预料。
那时的刘采春或许未曾料到,对自己柔情款款的元稹,他的内心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凉薄。
![]()
![]()
情深错付,绝望离世
元稹在浙江任职期间,与刘采春共度了七年你侬我侬的时光。
然而,就在刘采春还沉浸在元稹为她编织的旖旎梦境中时,公元829年,元稹因朝廷调令返回长安,走时因种种原因未能给她留下只言片语。
起初,刘采春还以元稹公务繁忙为由说服自己,以为只是暂时分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得知元稹身边已经另有新欢,这才意识到,自己七年的感情终究是错付了。
面对恋人的抛弃,刘采春心中痛苦万分。
据说,刘采春在伤心之余,曾私下探访过前夫和女儿,但最终还是因为无法面对而选择默默离开。
从美满如意到孤单无依,刘采春无异于从云端跌落谷底,但一切终究覆水难收。
至于刘采春的最终归宿,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有传言称,刘采春经历这次情感波折后,看破尘世,遁入空门,追寻心灵的宁静与解脱;也有说法认为,刘采春因难以接受现实,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这些都是后人的揣测和想象,刘采春的真实结局,或许已经永远掩藏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回顾刘采春的一生,她是幸运的,因为她才貌双全,受万人追捧,曾与丈夫举案齐眉,膝下绕女,尽享天伦之乐;同时她也是不幸的,生于微末,终其一生过着四处漂泊的日子,在情感上一腔深情最终错付。
但无论如何,刘采春的艺术成就是不可磨灭的。
她的《望夫歌》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她对我国戏剧文化的发展亦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著名戏剧家张庚先生在其《戏曲的形成》一文中,高度评价刘采春所唱之曲为“精致的人民艺术”。
刘采春的人生结局如何,我们无从知晓,但刘采春之名已经永远留在中华文化中,被世人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