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去别人家做客,表面上来看是件小事,却能看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修为。
真正情商高的人,是懂得让主人舒服,也让自己感到自在的。
而且在上门拜访之前,他们也知道自己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
说白了,做客之道,贵在知分寸,要知道边界。
下面这三样东西,聪明人从来不会拎着去别人家。
第一样:不请自到的“建议”
去别人家,最忌讳的是反客为主。
看见什么都想指点两句,从装修风格到育儿方法,仿佛自己是来验收工作的。
这样的人,往往一进门就开始挑刺:
“这沙发摆得不对,挡财运。”
“你家孩子都五岁了还喝奶粉?这得改。”
就算主人脸上陪着笑,其实心里也早已翻江倒海。
《世说新语》里东晋名士王徽之,雪夜突然想起好友戴逵,便乘船一夜方至门前。
岂料到了人家门口却转身返回,人问其故,答:“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虽然说的是访友的随性,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他真去敲门,深更半夜给朋友来个“惊喜”,岂不是扰人清梦?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得好:“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但其实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
你去别人家,是客人,不是顾问。
哪怕是自己以为再好的建议,如果不是对方主动请教,都会变成指手画脚。
就像你去参观朋友的花园,可以欣赏,但真的别急着教他怎么修剪。
除非他主动递给你剪刀,所以,做客时管住嘴,是最高级的自律。
学会把建议留在心里,把清静留给主人,这才是高情商。
第二样:无处安放的“坏情绪”
谁都有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是人之常情。
但情商高的人,绝不会把外面的情绪垃圾,愣是打包带到别人家里。
推开门的那一刻,你就该把坏情绪挂在门外。
真的,没有人有义务为你的不开心买单,尤其是你登门拜访的人。
民国时期,学者胡适的太太江冬秀极好客,家里常设牌局。
有时胡适在书房被吵得写不下去文章,却从不出来扫大家的兴。
他自己在文章里写道:“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在自已家里尚且如此,在别人家里更该将就主人。
反之,有些人一到别人家就开始倒起苦水:
工作不顺心,夫妻闹矛盾,孩子不听话……
总之,硬是无知地把人家客厅当成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室,让主人手足无措。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斯说过:“困扰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对事情的看法。”
你的烦恼是你的事,还真的别让它成为别人的负担。
就像下雨天进屋,聪明人会先在门口跺跺脚,把泥水留在外面。
而不是自私地把湿漉漉的脚印,一直踩到人家客厅里。
所以,收拾好心情再做客,是最基本的教养。
毕竟,你的情绪是你的,别让它污染了别人的空间。
第三样:过分用心的“礼物”
带礼物是礼节,但带什么礼物,大有讲究。
太重了让人不安,太轻了显得敷衍,太私密了又会让对方尴尬。
最重要的是,你可别让自己的礼物成为对方的负担。
宋朝有个“怀酒换羊”的典故,苏轼的一位朋友珍藏着他的字,常拿着纸求字而不得。
后来他听说苏轼爱羊肉,就带着好酒和纸上门,苏轼见酒欣然提笔。
这礼送得恰到好处,这才是宝贵的“投其所好”,又不让对方为难。
反之,《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就懂得带当季的瓜果野菜。
东西虽然不贵,却是贾府稀罕的,这让贾母欢喜不已。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送礼也要讲究匹配。”
其实吧,超出对方承受能力的礼物,反而会让关系变味。
好似你送名贵补品,可能对方根本不养生,你送精美摆件,可能对方正愁没地方放。
最好的礼物,是对方正好需要,又不会造成心理负担。
就像给口渴的人递一杯水,这是自然的恰到好处。
若自己硬要送一箱饮料,反而让人发愁往哪放,这便是负担了。
所以,选礼物要用心,但大可不必太过用心,而是尽可能让对方收得轻松,才是真正的情商。
说到底,做客这件事,讲究的是将心比心,你希望别人怎么来你家,你就该怎么去别人家。
因为这样大家感到舒服,然后接下来相处才能愉悦自在,这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登门拜访,不要带上个人建议,这是懂得尊重对方的隐私,不带个人情绪与人交流,是懂得体谅对方的处境。
如此,大家才能不带负担,懂得分寸,自在且融洽地舒服相处。
下次去做客前,记得自己要先检查检查,该留在家里的,就别带出门了。
因为主动让每一次相聚都能轻松愉快,让每一扇门都在乐意且热情为你打开,才是一个人最该具备的真正的高情商做客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