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胆囊结石’的诊断,您的内心是否充满了疑问?请放心,您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今天,我们邀请到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为您提供一份清晰、科学的行动参考。
![]()
正确解读报告——关注关键信息
拿到报告后,无需被专业术语困扰,请集中关注以下几个核心信息:
- 结石大小与数量:是单发还是多发?直径多大(通常以mm为单位)?这是评估风险与制定对策的基础。
- 结石位置与形态:是否卡在胆囊颈部?是否伴有胆囊壁毛糙、增厚?
- 胆囊本身状况:胆囊是否增大、萎缩,或壁部出现钙化(瓷化胆囊)?这些关于胆囊状态的描述,有时比结石本身更值得关注,它们直接反映了胆囊的健康与功能状况。
![]()
科学分级应对——并非都需要手术
何明刚主任强调,发现胆囊结石绝不等于立即手术。科学的诊断和分级管理是关键。
- 无症状的静止型结石:若结石较小且未引发任何症状(如腹痛、腹胀等),通常无需紧急处理。但这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应定期通过B超复查,密切观察其变化。同时,建议调整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减少胆囊负担。
- 已引起症状的结石:如果结石引发了反复的右上腹疼痛、饱胀不适,或导致了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则需要及时就医干预。由专科医生评估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手术决策的关键——科学评估胆囊功能
对于达到手术指标的胆囊结石患者,何明刚主任特别指出,现代胆石病治疗的理念已非常精细化,核心原则是“保胆与切胆,依据在于功能”。
- 如何选择“保胆取石”?
当检查评估确认胆囊功能良好(即胆囊具备正常的收缩、浓缩与储存胆汁的功能),且患者有强烈的保胆意愿,结石特征符合保指征时,“保胆取石”术是一个理想的选项。该手术能在取出结石的同时,保留胆囊重要的生理功能,避免切胆后可能带来的消化影响。
![]()
- 何时需要“切除胆囊”?
如果检查发现胆囊已经失去正常功能,如胆囊萎缩、囊壁显著增厚或钙化(瓷化胆囊)等,保留一个已病变的器官不仅无益,还可能成为日后炎症发作甚至癌变的“温床”。此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则是更科学、彻底的选择。
何明刚主任提醒:最终的治疗方案,需要由专业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后,与您进行充分沟通,结合您的具体情况共同决定。总之,发现胆囊结石是一次重要的健康预警。它提醒我们更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应对。从正确解读报告开始,到与专科医生密切配合,选择最适宜的个体化方案,方能真正守护健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