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通讯员供图
为进一步深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浦口区)工作,扩大先行县项目实施成果示范成效,力促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稳步推进,11月5日,南京市浦口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2025年“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有机水稻测产观摩会”,在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正式启幕。当天,市、区农业系统专家学者、种植大户等百余人齐聚这片金色稻田,实地考察先行县项目框架下有机水稻种植的技术实践与产出成效,为浦口区以科技激活生态农业活力、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田间观摩:
生态种植显成效,稻浪间藏“绿色密码”
走进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百亩“宁香粳9号”连片生长,稻穗低垂,微风拂过掀起金色稻浪,田埂边的灌溉管道顺着林地肌理延伸,与错落的树木相映成趣。上午10时许,观摩活动正式开始,参会人员沿着田埂深入田间,近距离观察水稻长势,不时驻足交流。
南京农学会主任薛林芬一边记录水稻株高、穗粒数,一边点头称赞:“从外观来看,这批有机水稻株型整齐,穗粒密集,没有病虫害痕迹,说明浦口区的有机种植技术已经形成闭环。传统有机水稻常面临‘产量低、防害难’的问题,但这里通过品种选育和生态管理,把‘绿色’和‘高产’的矛盾解决了。”
现场测产:
第三方严把关,数据见证“科技力量”
上午10时30分,观摩活动进入关键的测产环节。南京市耕地质量保护站二级研究员徐生带领第三方测产团队,测产专家用标尺丈量实收田块尺寸,计算实收面积。随后,收割机收割后现场过磅称重,测产专家们仔细记录重量,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有机作物测产规范执行。
听到结果,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蒋春号副教授说:“这个产量背后,是‘品种+技术+管理’的协同创新。‘宁香粳9号’本身抗病性强、食味佳,再配上南京农业大学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技术团队研发的‘有机种植全程管控技术’,解决了土壤肥力不足、病虫害防控难等问题,这正是产学研融合的生动体现。”
参观指导:
锚定生态富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上午11时,参会人员转场至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稻米加工车间和仓储中心,实地了解有机稻米的加工、储存流程。车间内,稻谷经过清理、砻谷、碾米等工序,变成晶莹剔透的白米,包装上印着“福联大米”的品牌标识。
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参观中强调:“浦口区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次观摩会的示范田,就是我们探索‘生态+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的缩影。”
未来,浦口区将持续深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并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壮大优质稻米产业链,让更多“绿色科技”扎根田间,让更多农户通过生态种植实现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交出“科技赋能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浦口答卷。
通讯员 高金军 蒋春号 任莉敏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卢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