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张程炀
近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郸城县)专项“特色秋粮新品种展示与高效栽培模式示范”的实施过程中,郸城县聚焦全程机械化与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引进并试种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杂粮新品种,同时配套推广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成功打造了50亩的谷子、绿豆核心示范区。这一项目不仅在提升单产、改善品质、促进农民增收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更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在推动秋粮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在示范过程中,郸城县重点验证了新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并大力推广全省主推的宽窄行种植技术。其中,“郑谷678”谷子品种凭借其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等综合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主推品种。示范区还集成了“宽窄行种植、机械化精量播种与化控除草”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特别是在杂草防控环节,通过实施“播后封闭+苗后定向”的精准施药策略,显著提升了防控效果和作业效率,为谷子种植的全程轻简化、标准化提供了可行路径。
绿豆示范区则以最新培育的“郑绿26”品种为核心,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宜机收的显著特点。示范过程中,重点推行全程机械化作业,覆盖机械精量播种、高效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机收等关键环节,不仅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也为区域种植结构的优化和集约化生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从实施成效来看,示范效应显著引导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谷子示范区通过集成应用宽窄行种植、精量播种与化控除草等技术,亩均节省人工2-3个,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绿豆生产则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各环节的机械化无缝衔接,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生产效率和标准化水平也同步提升。机械化作业还确保了籽粒的均匀度和外观品质,产品色泽鲜亮、商品性突出,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据统计,谷子、绿豆示范区的平均亩产均比传统品种高出约15%,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面对潜在的自然风险,绿豆作为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的作物,配合成熟的机械化生产模式,为恢复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示范基地吸引了众多农户前来观摩学习,有效推动了良种良法的快速普及。此次示范不仅成功验证了特色杂粮新品种的适应性和巨大潜力,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郸城县将进一步扩大特色杂粮的推广面积,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发展订单农业,让“小杂粮”真正成长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