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的一项指令,让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一种特殊的矿产上。这次不是石油,也不是天然气,而是被称作“工业黄金”的稀土。普京亲自签署命令,要求政府必须在12月1日前,拿出一份关于稀土产业的长期发展路线图。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政策吹风,这是一道“死命令”。
为什么这么急?因为俄罗斯感受到了切实的威胁。这个国家看似资源丰富,但在稀土这个关键领域,脖子却被别人牢牢卡着。数据显示,俄罗斯有高达75%的稀土需求依赖进口,而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
这就像一个家庭,厨房里的盐和油都得找邻居买,一旦邻居不卖了,连饭都吃不上。对一个国家而言,风险更大。现代高科技产业,从芯片、激光到导弹武器,都离不开稀土。一旦被断供,整个高科技和军工体系就可能面临瘫痪。
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的话说得更重:“稀土产业链的自主,关乎俄罗斯主权的延续。”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俄罗斯本身并不缺稀土。恰恰相反,它是个稀土资源大国。境内已探明的稀土矿床多达18个,总储量超过2800万吨。光听这个数字,足以让世界上很多国家眼红。
![]()
但问题是,这些宝贵的资源一直静静地躺在地下。俄罗斯的稀土实际开发率,连2%都不到。这不是资源的问题,是体系的问题。从开采、冶炼分离到高端应用,俄罗斯的稀土产业链几乎是断裂的,严重依赖外部的技术和设备。有矿,却变不成钱,更变不成国力。
普京的这道“死命令”,就是要彻底扭转这个尴尬的局面。他下定决心,要用国家的意志,强行扶植起一个完整的稀土产业。
计划已经摆上桌面。俄罗斯的目标是,要将目前年产仅2600吨的稀土,一口气提升到5万吨,翻了将近20倍。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俄罗斯准备投入7000亿卢布,折合人民币大约630亿元,用于在西伯利亚建设稀土全产业链集群。
![]()
什么叫“全产业链集群”?就是从挖矿开始,到冶炼提纯,再到制造高科技产品,比如磁铁,所有环节都要自己干,一个都不能少。
特别是磁铁。现在全球高性能磁铁90%以上都来自中国。俄罗斯的目标是,在2028年前,建成自己的第一家大型稀土磁铁生产厂,摆脱对外的依赖。
![]()
这场稀土争夺战,远不止俄罗斯一个玩家。实际上,全球范围内一场围绕稀土的“去中国化”浪潮早已暗流涌动。中国掌握着全球约70%的稀土供应,这让很多国家感到不安。
美国早就开始行动,一边和澳大利亚等国签署稀土合作协议,一边大力扶持本土的稀土企业。欧盟也没闲着,位于爱沙尼亚的稀土磁铁工厂已经投入运行,目标是在几年内大幅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
现在,俄罗斯也正式加入了这场竞赛。普京的举动,无疑会加速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重构。过去中国一家独大的格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稀土,早已不是一块“普通的矿”。它关乎芯片、电动汽车、卫星导航,关乎一个国家的科技独立和军事自主。它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重要筹码,是新时代国家意志的延伸。
![]()
普京的计划也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矛盾。要想快速补上短板,俄罗斯离不开外援,尤其是技术和资本。环顾全球,有能力提供帮助的最主要国家,恰恰就是它最想摆脱依赖的中国。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俄罗斯一方面要搞“自主化”,另一方面又在积极推动建设通往中国和朝鲜的物流枢纽,希望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来联合开发。这听起来很矛盾,但却是最务实的选择。
![]()
普京的想法很清楚:可以合作,但主导权必须握在自己手里。他想利用外部的力量,建立一个不完全被某一方掌控的、属于俄罗斯自己的稀土供应链。
这条路绝不好走。命令可以下达,但现实的困难不会自动消失。技术落后、设备老旧、人才短缺,这些问题都不是靠几百亿卢布和一纸命令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在国际制裁的背景下,资本和技术的引进是否顺利,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
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耗时漫长的博弈。普京下了他职业生涯中又一个重大的赌注。如果他赌赢了,俄罗斯不仅能摆脱资源依赖的困境,更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格局。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谁能真正掌握稀土的主动权,全球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