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美国国债突破 38 万亿美元,首次超过其全年 GDP。这串数字是悬在全球经济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预示着美元体系的深层危机已然浮现。
与此同时,中国在铁矿石等关键贸易品种中稳步推动人民币结算,悄然打破美元长期垄断,美媒直言:“中国开始掌控局面”。
![]()
货币战争是一场避开正面交锋的战略博弈。中国没有高喊 “去美元化” 口号,而是走出一条 “釜底抽薪” 的务实路径,从资源定价权这一核心支点切入,以非对抗性方式撬动全球贸易格局重构。
这种布局看似低调,却凭借精准的穿透力,正在改写国际金融的游戏规则。
债务困局
38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不仅规模创下历史纪录,更致命的是其增速早已脱离美国经济增长能力的支撑。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显示,未来十年内,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将超过国防预算,持续挤压本就紧张的财政空间,形成 “借新还旧” 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危机是美元信用的系统性动摇。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本质上依赖全球对其的信任与需求,而非单纯的经济基本面支撑。
现在债务规模与经济增长严重脱节,这种信任基础正在逐步瓦解。
![]()
美元霸权的维系,长期依靠大宗商品的美元计价机制、全球贸易中的美元结算主导权,以及各国央行对美元资产的储备偏好这三大核心支柱。
它们之间形成闭环,让全球资金持续流向美国,支撑其高负债运行模式。但如今,这一闭环已出现明显裂痕。
西芒杜铁矿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却深陷 “大买家无定价权” 的困境。
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与巴西淡水河谷形成垄断格局,背后由华尔街金融资本主导定价,美元计价的普氏指数成为全球铁矿石贸易的 “定价标杆”。
这意味着中国每年超千亿美元的铁矿石进口支出,相当于被美元定价体系额外 “征税”,人民币只能被动兑换美元结算,毫无主导权可言。
![]()
但是今年这一格局迎来根本性转折。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于第四季度正式在铁矿石现货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成为行业标志性事件。
这一突破源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集中议价与强硬博弈 ,2025 年 9 月,中方暂停接收必和必拓美元计价的铁矿石,直接导致其股价暴跌 6%,市值蒸发 50 亿澳元,最终迫使对方接受人民币结算与合理定价。
![]()
截至目前,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及 FMG 等巨头均已跟进人民币结算,FMG 更申请 142 亿人民币贷款用于矿区建设,形成 “贸易 、金融” 闭环。
人民币结算不仅为中国钢企每吨节省约 8 美元汇兑成本,全年减少 90 亿美元支出,更通过上海跨境支付系统将结算效率从 1 天压缩至 2 小时,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
中国在铁矿石领域的破局,更离不开关键资源布局的支撑 ,例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开发,成为改写全球铁矿格局的战略支点。
这座被誉为 “全球最后一块未开采的超高品位铁矿”,由中资企业主导开发,将于 2025 年底投产,年产能达 1.2 亿吨,矿石定向输往中国。
![]()
西芒杜铁矿的意义远超资源供应本身。它让中国实现铁矿石进口渠道多元化,降低了对澳大利亚的依赖度,更让中国在谈判桌上从 “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 “具备反制能力的博弈方”。
配合俄罗斯铁矿进口占比升至 8%、国内废钢利用率提升至全球 50% 等布局,中国已构建起更具韧性的资源保障体系,为人民币结算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
美元体系的连锁冲击
铁矿石领域的人民币结算突破,正产生显著的外溢效应。
石油、天然气等关键能源品种中,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合作已大量采用本币结算,持续侵蚀美元的 “商品锚” 基础。这种从具体品类到广泛领域的延伸,推动 “去美元化” 形成不可逆的趋势。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结算体系中的比重已连续数年下降,各国央行纷纷增持黄金、欧元、人民币等多元资产,对美元资产的依赖度持续减弱。
![]()
美元融资功能的侵蚀更让美国雪上加霜。过去,美国依靠离岸美元市场吸纳全球资本,轻松实现 “借新还旧”;如今全球美元需求下降,导致美国新发国债成本大幅上升,财政赤字难以为继。
高债务、低需求、高融资成本与通胀压力叠加,让美国面临 “高通胀 、低增长” 的滞胀风险,重现 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困局。
美元霸权的削弱,还直接影响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当大宗商品不再依赖美元结算,美国通过切断美元结算体系实施金融制裁的利器,其杀伤力已大幅下降。
而美国的应对陷入两难,强行施压盟友维持美元体系,只会加速各国 “脱钩”;接受多极化现实,则意味着霸权体系不可逆地衰退。
![]()
38 万亿美元债务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改变全球秩序的,是美元 “信用锚” 的动摇,以及全球对单一货币依赖的终结。
中国在铁矿石等领域的布局,并非刻意挑战美元,而是顺应全球风险管理与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需求。
![]()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是中国经济实力、贸易韧性与金融市场开放的自然结果。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众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资本项目的高质量开放,都为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国际货币体系具有显著的惯性和网络效应,人民币国际化仍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
美元不会一夜崩塌,但其 “一言堂” 的时代已然远去。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 “多货币共存” 的新格局,数字货币的兴起更将为跨境支付与普惠金融带来新机遇。
中国是否已 “掌控局面” 或许为时尚早,但在关键资源、贸易结算等领域,中国已握住核心筹码,占据战略先手。
参考信息:《27000亿现金,巴菲特如此操作,意味着什么?》华尔街见闻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稳定在4%以上2025-11-05 16:09·和讯网 美债惨遭抛售!美国财政部暗示未来将扩大长债发行规模2025-11-06 08:53·财联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