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白居易逛周至:诗王的“摸鱼”日记
谁说大诗人都端着
白居易偏不
这位写“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情话达人
还是个接地气的“民生博主”
而西安周至
就是他最爱的“灵感提款机”
两千年前他在这当县尉
把两年日子过成了诗
两千年后我们来这儿打卡
还能顺着诗句摸到他当年的生活轨迹
![]()
别划走
这份“诗王同款攻略”
比课本有意思多了
壹.
周至不是“背景板”
是白居易的“朋友圈素材库”
别以为白居易来周至是“下放吃苦”
人家明明是来“采风充电”的
当县尉的日子里
他把看见的、听见的全写成了诗
活脱脱一个古代版“生活记录博主”
![]()
想嗑爱情?
他在这儿琢磨出《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直接封神
至今还是情侣互诉衷肠的“顶级文案”
想静一静?
他写“寂寞经声竹阴暮”
把禅意玩得
比当代年轻人的“佛系语录”还到位
想了解民间疾苦?
他笔锋一转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把农民伯伯的辛苦写得比Vlog还真实
![]()
最逗的是他还爱“隔空互动”
在骆口驿墙上写了句
“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
元稹看到后立马和诗
白居易感动得又补了一句
“唯有多情元侍御”
搁现在
这不就是发朋友圈
被好友秒赞后的“激动回复”嘛
![]()
贰.
麦田不是风景照
是白居易的“民生作业”
周至的麦子
在白居易眼里可不是普通庄稼
那是他写《观刈麦》的“活素材”
![]()
五月麦浪金灿灿的时候
别人忙着赏景
他倒好
蹲在田埂上看农民干活
连“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种细节都记下来
活像个认真交作业的“三好学生”
他不光看
还走心
看到农人为了收成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自己反倒愧疚起来
写下“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这种“共情能力”
放在现在绝对是百万粉丝的“暖心UP主”
现在去周至的田间走一走
风一吹麦秆沙沙响
仿佛还能听见白居易当年的“碎碎念”
“这麦子长得好,得记下来!”
![]()
![]()
叁.
仙游寺不是“打卡点”,
是白居易的“爆款发源地”诗意萦禅庭
要说周至最牛的“网红地标”
必须是仙游寺
这里可是《长恨歌》的“诞生地”
当年白居易和朋友陈鸿、王质夫来这儿玩
聊历史聊嗨了
提笔就写出了这首千古名篇
妥妥的“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
![]()
现在去仙游寺
沿着黑河走
还能感受到“白云流水如闲步”
![]()
站在复原的法王塔下
看着52万块旧砖拼成的隋代建筑
恍惚间能脑补出
白居易和朋友“边聊边写”的场景
别光顾着拍照
在这儿念两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说不定还能get到诗王当年的“创作情绪”
肆.
两千年过去
白居易的热度还是这么高
不得不说
两千年了
周至把白居易的诗玩出了新花样
去仙游寺
导游会跟你讲《长恨歌》的创作八卦
走在田间
能看到“田家少闲月”的现实版
就连楼观台的道家文化
都能和白居易“知足常乐”的性格扯上关系
![]()
![]()
最绝的是黑河
当年映着白居易察访民生的身影
现在还在滋养西安
连“野烟连断岸”的意境都没变
只能说
白居易这“文化IP”也太耐用了
两千年后还能帮周至吸引一波又一波“诗粉”
![]()
讲真
这个秋天去周至
别只当普通旅游
去仙游寺找找《长恨歌》的“创作痕迹”
在黑河边念两句诗装装文艺
到麦田里感受下“诗王的观察视角”
说不定你拍的照片、发的朋友圈
比白居易的诗还火呢
![]()
你最想先打卡哪个地方
评论区聊聊
我帮你扒更多“诗王同款小细节”
来源:周至文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