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走进超市时总能察觉到,某些品牌的走红绝非偶然现象,奥乐齐正是这样一个越深入了解越觉其深意的品牌。
没有繁复的装潢设计,也不设复杂的促销机制,货架上的商品以简洁方式呈现亲民价格,购买之后却常令人惊喜于其超出预期的品质表现。
从战后德国的一间小型杂货铺起步,发展至如今在全球拥有超过14000家门店,规模甚至超越沃尔玛的零售巨头,其背后蕴藏着延续半个多世纪的清晰商业逻辑,更是对零售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坚守。
![]()
低价不丢面儿
奥乐齐的价格策略始终备受关注,在上海门店中,12瓶饮用水仅需支付8元,9.9元的洗发水握在手中质感扎实,毫无廉价感可言。
在德国本土市场,一颗普通超市标价1.2元的葡萄柚,在奥乐齐只需0.66元即可购得;6枚有机大鸡蛋售价仅为2.6元,且个头普遍优于同类产品。
细致观察便能发现,奥乐齐店内80%至90%的商品虽看似品牌多样,实则几乎全部为自有定制系列。
它并不自建生产线,而是直接与上游制造商建立长期合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代工生产,并贴上自有标识,凭借大批量包销订单获取最具竞争力的供货价格。
![]()
同时由于奥乐齐自身即为终端销售渠道,供应商无需投入高额广告费用推广单品,这部分节省下来的营销开支最终全部让利给消费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价格优势。
奥乐齐并未采用单一品牌全覆盖的模式,而是在每个品类中分析热销款,同步推出更具性价比的自有替代品。
例如,与费列罗同类型的椰蓉巧克力球市售4.39元,奥乐齐自有版本仅售1.99元,口感对比几乎难以分辨差异。
在洗衣液品类中,其他商超往往陈列二十余种选择,奥乐齐则精挑细选保留3到5款核心产品,既涵盖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型号,也包含自家高性价比选项。
![]()
顾客并不会感到选择受限,反而能够直观感受到不同价位之间的差距,这种不刻意突出自有品牌、却处处体现价值优势的设计思路,精准契合了当下理性消费的趋势。
现代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正趋于审慎,不再轻易为高昂的品牌溢价买单。奥乐齐的独特之处在于成功扭转了“低价等于低质”的固有认知。
它扮演供应链整合者的角色,跳过层层中间环节,同时承担起严格的质量把控职责,使消费者得以用实惠价格获得体面可靠的日常用品,这种回归本源的经营理念,远比任何花哨宣传更具说服力。
![]()
抠门有门道
如果说自有品牌构成了奥乐齐定价体系的基础支撑,那么运营层面的极致简化则是其实现持续让利的关键保障。门店面积通常只有传统超市的五分之一,商品多以原包装纸箱形式直接陈列上架,整体布局清晰高效。
店内未设置现切肉类、鲜榨果汁或即食沙拉等高损耗、高人力成本的服务项目,员工配置极为紧凑,每家门店在岗人员一般不超过十人,自助收银成为主要结算方式。
![]()
这些表面看似“节俭”的做法,实则蕴含深层的成本优化逻辑。商品SKU数量仅为常规超市的十分之一,所选均为经过市场验证的畅销单品,既能降低库存积压风险,也减少了消费者的挑选负担。
在自助收银区域,商品条形码被印刷于多个位置——正面、侧面与底部均有覆盖,极大程度避免了结账时翻找条码的麻烦,显著提升交易效率。
购物车采用硬币锁定系统,归还车辆后方可取回押金硬币,这一机制不仅免去了专人整理推车的人力开销,还确保了卖场外部环境的整洁有序。
![]()
真正的成本压缩并非牺牲用户体验,而是精准剔除无效支出。许多零售企业在控制成本时往往牺牲产品质量或服务态度,奥乐齐则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
它将“降本增效”的过程透明化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通过自助收银、自行归还购物车等方式,让消费者清楚意识到:优惠来源于合理的结构优化,而非品质缩水。
这种参与式的消费体验反而增强了用户对品牌的信赖感。当众多零售商竞相追求高端形象,投入巨资打造豪华装修和附加服务时,奥乐齐反向而行,坚持“极简主义”原则,把资源集中投入到商品本身的价值提升上。
![]()
分家不分心
回顾奥乐齐的发展历程,一段颇具戏剧性的家族故事格外引人注目。
二战结束后的德国百废待兴,一对兄弟联手创办了一家社区小卖部,定位明确为“平价民生”,恰好满足了当时大众对基本生活物资的需求。
随着业务逐步扩大,到了60年代计划开设分店之际,兄弟二人因是否应在店内销售香烟产生重大分歧。一方认为此举有助于增加收入,另一方则坚持品牌应恪守初心,拒绝引入可能影响形象的商品。
![]()
不同于多数家族企业分家后陷入争斗与衰落的局面,奥乐齐的拆分方式堪称商业智慧的典范。
两人决定将品牌划分为“南奥乐齐”与“北奥乐齐”,各自管理一方市场,如同武林中南北少林并立共存,独立运作却不互相倾轧。
尽管南北两部分享部分专属商品,比如北区专供的手套与电池型号,但核心供应链始终保持统一协作。面对上游厂商,双方仍以联合采购的形式谈判议价,依靠巨大的总体订单量维持强大的议价能力,确保品牌根本竞争力不受削弱。
![]()
这种“分而不散、合中有分”的治理结构,帮助奥乐齐规避了家族企业常见的内耗困境,反而形成了双线驱动的发展态势。
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品牌开始迈向国际化,陆续进入欧洲各国、美国及澳大利亚市场,所到之处皆以极具冲击力的低价策略重塑当地零售生态。
初入英国时,本土龙头Tesco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紧急推出对标奥乐齐价格的系列产品;在美国,奥乐齐收购了素以低价闻名的“Trader Joe’s”(缺德舅),借助双方资源优势迅速扩张,跻身全美最受欢迎连锁超市之列。
近年来进军中国市场后,奥乐齐在上海等多个城市加速布局,始终坚持原有的经营哲学,快速赢得本地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可。
![]()
家族企业的传承历来充满挑战,要么因理念不合走向分裂,要么因僵化守旧被时代淘汰。而奥乐齐的两位创始人以“和而不同”的格局,既守护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又为各自的探索留出了发展空间。
结语
奥乐齐的成功,从来无法简单归结为一个“便宜”标签。
它通过自有品牌重新定义了性价比的本质内涵,借助精简高效的运营模式实现了成本控制与消费体验的双重平衡,更以灵活开放的扩张机制突破了家族企业成长的天花板,最终让广大消费者成为最大受益群体。
在当今愈发浮躁、追逐流量与噱头的零售环境中,奥乐齐用长达五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坚持“真诚让利、品质可靠”的朴素商业信条,依然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持久生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