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报道,2025年的国际经贸舞台上,中美两场关键会晤抛出的“大交易”让全球目光聚焦,韩国釜山会晤敲定贸易战暂停、关税削减等多项共识,吉隆坡共识又就稀土供应达成“停火”协议,中方明确暂停10月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一年,美方则以暂停50%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下调部分对华关税作为对等交换。这份基于精准战略博弈的共识,让一直躲在美国身后的欧盟彻底坐不住了。白宫发布的成果文件清晰显示,稀土供应的“绿色通道”仅为美国合规企业敞开,欧盟想要分一杯羹,只能自己找中国谈判,而此前中欧布鲁塞尔会谈的无疾而终,更是让欧盟的焦虑直接摆上了台面。
欧盟的不满并非毫无来由,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直接掐着欧洲经济的命脉——汽车、电子、可再生能源等支柱产业,对稀土的依赖度早已深入骨髓。4月份中方启动稀土出口精准管制后,欧洲就拉响了供应链安全警报,原本中方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规定并履行必要程序,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将得到保障”,但欧盟的操作却让人看不懂。以德、法为首的国家一边提议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对华反制,一边默许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在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上也步步紧逼,这种一边挑衅一边要好处的“既要又要”姿态,实在难以让人拿出合作的诚意。
![]()
更讽刺的是,欧盟明明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却偏偏揣着明白装糊涂,高喊着要中方给予与美国同等的待遇。他们似乎忘了,中美共识的本质是对等筹码的交换,美方为了稀土供应,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关税减免和出口管制放松作为代价,而欧盟呢?除了跟着美国组建“关键矿产联盟”、强化对华半导体限制,在对华合作上没有任何实质性让步,反而不断制造障碍。国际关系的铁律从来都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那句“不在谈判桌上,就在菜单上”的论断,这次算是结结实实地给欧盟上了一课。
欧盟如今的被动局面,完全是自己战略误判的结果。过去几年,欧盟在对华政策上始终跟着美国的节奏起舞,中美关系降温时,它冲在反华第一线;中美关系回暖时,它还在抱着“价值观同盟”的虚假口号不放,继续与中国对着干。当中美双方坐到谈判桌前敲定核心共识时,一直充当追随者的欧盟自然被排除在核心圈外,这种“被边缘化”的滋味,其实是它自己放弃独立判断换来的。现在欧盟内部讨论的“要求中国出口商品捆绑提供稀土,否则不买中国货”的新规构想,看似强硬,实则是底气不足的无奈之举,高估了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也低估了中国坚守对等原则的决心。
![]()
中方的态度从来没有变过,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这份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国对美国暂停10月稀土出口管制,是因为美方拿出了对等的交换条件;而保留4月出台的管制措施针对欧盟,本质上是对欧盟此前对华不友好政策的直接反噬。欧盟想要拿到和美国一样的待遇,首先要做的不是向中方施压,而是反思自己的对华政策:停止盲目追随美国的遏制战略,摒弃零和思维,用实际行动展现合作诚意。
在多极化加速演进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靠“搭便车”获得长远利益。欧盟如果继续困在“战略迷茫”中,放不下所谓的“西方中心论”身段,不愿与中国进行平等协商,只会在全球竞争中继续掉队。
![]()
稀土供应的问题只是一个缩影,它折射出的是欧盟在大国博弈中缺乏战略自主的深层困境。中方已有言在先,待遇与合作诚意、政策立场直接挂钩,欧盟要是还不及时调整方向,等到供应链断裂的影响全面显现,再后悔可就真的晚了。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早已不是单向的予取予求,想要获得多少回报,就得拿出多少对等的筹码,这个简单的道理,欧盟真该好好琢磨琢磨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