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赋能
在守护中遇见新生
滕林君
种子,以蜷缩之态,蕴藏未来无限的生机。
土地,沉默无言,却承载世间的沧海桑田。
在中国国际石斛研发中心,遇见种子守护之旅,笔者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物种保护的不易。在龙泉驿,聆听成都蓉光炭素股份有限公司对污染地块成功修复的讲述,感知土地的包容与豁达。
天地之大,各有其美。当两种不同的姿态呈现眼前时,给人带来的惊喜与震撼却是相通的。
![]()
国际石斛研发中心
石斛的时空之旅
东南亚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有一队人马正艰难、小心地前行。地面潮湿的苔藓,盘根错节的植被,随时可能遇上的毒虫野兽,都是他们前进的阻碍。
有人好奇,他们是丛林探险队员还是地质调查人员?其实,都不是,他们的真实身份是石斛科研团队(成都市国家石斛种质资源库顶尖创新团队)。在十余年的搜寻生涯中,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只为一个信念,寻找石斛新种源。
石斛,兰科植物中的珍稀物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据统计,全球目前约有1500余种,许多品种面临着濒危风险。国际石斛研发中心就拥有1098种,约占73.2%,其中包括霍山石斛等5种中国特有石斛以及近期新发现的洪斌石斛等13种四川本土石斛。发现种源,保护生态多样性是中心成立的初衷。
国际石斛研发中心基地设在云南干邦亚庄园,中心则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凤凰湖4A级风景区内。
在中心工作人员指引下,2025年生态文明媒体采风推开了石斛王国的大门。高大的芭蕉树下,一排L型石斛墙引人驻足。附着在枯木表面和石头罅隙里的石斛苗,卯足了劲向外伸展,迸发出蓬勃生机。
充满韧劲与活力的场景,在园区的桂树和榕树上处处可见。工作人员讲解道,石斛选择附着物颇有讲究,表面粗糙的树干是首选。这种附着共生的方式,不会对林木造成破坏。因为,石斛的根一般暴露在外,靠汲取“天地灵气”生长,所以,又被喻为仙草。
唐代《道藏》中有将铁皮石斛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记录。但石斛食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石斛在汉代已是上品药材。
这些文字记载与11个国家的石斛种源实物,在石斛种源文化科普厅汇聚一堂。其中,包括四川的12种石斛种源。
抱着对“药界大熊猫”的好奇之心,笔者逐一仔细观察。每种石斛的茎叶、姿态各有不同。茎秆粗壮如孩童藕臂的鼓槌石斛,狭叶如刃的剑叶石斛,圆柱茎秆绽棱纹的铁皮石斛等,它们有的憨厚可爱,有的侠骨柔情,有的沉着老练。无论哪一种,与之对视,都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不过,千年的对视,不如身临其境来得更直接。石斛种源原生境展示区里,亚热带气候原始森林的逼真环境,让一行人从秋高气爽的成都直接穿越到了温暖湿润的云南雨林。
抬头仰望,上方是撑起雨林穹顶的木椽。一个个苔藓绿球从上方垂挂下来,球上住着一株株石斛,纤细的身影似林中仙。两旁的香蕉树挂满欢喜的果儿。榕树挺拔站立,默默守护它胸膛的附生石斛。不过,它臂上悬着的新生根系,透着几分孩子气,或绕木椽,或攀山石,或扎入苔藓地面与蕨类追逐嬉戏。
密林间,有人踮脚轻触垂藤,有人弯腰搜寻隐藏的惊喜,有人仰头追寻那道林中光束。每一次惊鸿的一瞥,都使得这片人工又野生的秘境,显得更加神秘。而国际石斛研发中心则在这方生态秘境中,一边聆听自然的回响,一边探索石斛的奥秘,一边创造新的可能——太空石斛育种项目。
太空育种又叫太空诱种,是集辐射、宇航、育种和遗传等学科综合起来的高新技术,全球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掌握该技术。
2021年,中心的玫瑰石斛、鼓槌石斛、紫斛、铁皮石斛4种石斛,通过搭载神舟十二号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启了首次长达3个月的太空之旅。据中心办公室主任何博透露,石斛即便在真空、无光合作用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存活。玫瑰石斛和紫斛甚至在太空中萌发出新芽。
经实验研究发现,太空育种的石斛在返回地面的培育过程中,花期变长,生长速度加快,抗旱耐寒性也得到增强。截至目前,中心已有两百多种石斛搭载神舟号上过太空。这项举措对石斛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乃至石斛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何博坦言,在保护种源的同时,中心借科普研学、举办花卉展、公益讲座来宣讲石斛文化;扶持石斛产业,促农民经济增收;开发石斛系列产品,助力大健康产业。未来,他们将持续做好这项工作。
国际石斛研发中心,让笔者在古今交融中,读懂了一株植物背后的生态密码及生态功能转换的价值所在。
![]()
国际石斛研发中心采访现场
“伤疤”土壤的“绿色”疗法
土生万物,地载千祥。国际石斛研发中心内,一片优渥的土壤上,“仙草”的物种基因在不断延续。而有一些土地,要经过怎样的历程,才能重焕生机?
成都蓉光炭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炭素制品生产企业,原厂区位于龙泉驿区驿都大道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限制,该企业在2019年开始搬迁,同时启动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修复工作。
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该公司承担起了修复重任,秉持着高效、经济、绿色的理念,经多方比对选择了最彻底的方案——高温焚烧处置工艺。
龙泉驿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受污染的土壤被送入专业设施进行高温焚烧,彻底分解污染物,从根本上消除了环境风险,之后再外购清洁土壤进行回填。经修复后,约268亩工业用地成功转型为住宅和商业用地,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这里建起了繁华的商场,曾经的土地创伤,已化作了承载人间烟火的热土。随着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公共配套的完善,大量就业岗位随之释放,极大地增强了区域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
土地“绿色”疗法采访现场
蓉城生态的双重担当
守护净土,是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根基。以龙泉驿区为例,近些年,该区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目前已建成63个“无废城市”细胞,覆盖了小区、学校、社区等14类场景。从单点修复到全域治理,成都的绿色实践正在形成可复制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保护石斛,则是成都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建立覆盖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涵盖7种生态系统、91种重点保护植物、165种重点保护动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展示平台,成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和全球9条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枢纽之一。
治理受污土地,保护珍稀石斛,二者貌似不相干,却是一体两面。两者共同勾勒出成都生态文明的深度与高度。由此可见,这座城市不只凭湖光山色显“面子”,更以对每寸土地、每个物种的担当铸“里子”。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滕林君(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金牛区作家协会理事,《环球人物》特邀记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