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好消息传来
近日
全国高新区
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公布
全国共计50项
一项“扬州经验”获国家级认可
近日,第二十一届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年会暨2025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其间《全国高新区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025)》正式发布。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扬州高新区”)报送的《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与成效》案例,凭借“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与“腾笼引凤”盘活存量资源的双轮驱动创新实践,从众多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获得广泛关注与认可。
![]()
据悉,本次案例征集活动由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与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联合组织开展,旨在总结推广各国家高新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扬州高新区的入选,标志着扬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与实践已走在全国前列。
1
审批做“减法”
项目跑出“加速度”
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区域竞争态势,扬州高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头号工程”。针对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落地慢等痛点,园区率先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
该模式核心在于落实《扬州市开发园区重大产业项目预审批实施细则》,打破传统串联审批流程。在项目土地出让准备阶段,服务专班即提前介入,指导企业同步准备规划方案、施工图设计等材料,相关部门并行开展预审审查。对主要材料齐全但次要材料暂缺的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出具加盖“蓝章”的预审意见。企业可凭此提前开展施工准备,待土地手续完善并补齐材料后,迅速转换为加盖“红章”的正式许可,实现“拿地”与“开工”无缝衔接。同时,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项目专员制”,提供从政策咨询、材料准备到手续办理的“一站式”全程帮代办服务。
![]()
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审批效能。以奥力通起重机项目为例,从签约到具备开工条件仅用时约两个半月,相比传统审批模式压缩工期超过50%,创造了项目建设的“高新区速度”。新霖飞太阳能组件智能制造项目更是实现了99天正式开工,再次刷新了“高新区速度”的纪录。
2
存量换增量
“腾笼引凤”激活新动能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扬州高新区创新土地供给方式,实施“腾笼引凤”策略,向存量要空间、要效益。
园区建立了低效工业用地数据库与分析系统,精准识别闲置地块和低效厂房。同时,积极扶持园区内具有发展潜力的现有企业,并充分利用其行业信息与资源网络捕捉招商信息,通过已落户企业的“现身说法”和牵线搭桥,成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项目攻坚专班,针对重大项目落地需求,“一企一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协同破解土地、厂房、能源、用工等难题。
![]()
“腾笼引凤”策略成效卓著。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成功盘活了原德豪润达280亩低效闲置土地及厂房,引进了比亚迪功率半导体模组项目。该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规”的惊人速度,并于投产当年(2023年)即实现开票销售10.2亿元,2024年实现开票22亿元,税收贡献大幅提升。比亚迪项目的落户,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有力促进了园区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
3
营商环境品牌效应凸显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高效的审批服务、成功的资源盘活案例以及智慧化的企业服务,共同铸就了扬州高新区“好地方、事好办”的营商环境品牌。奥力通、比亚迪等项目的快速成功落地,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和“葡萄串”效应,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吸引了更多优质项目慕名而来。在实践中形成的“项目专员制”“工作专班”“容缺受理”等创新服务机制已趋于成熟并常态化运行,为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此次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是对扬州高新区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实践的充分肯定。”扬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扬州高新区将继续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王雅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