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区综合执法局:破解流动商贩经营难题 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解决经营主体的“身边事、烦心事”。近年来,沙坡头区综合执法局不断探索城市精细化治理模式,推行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平衡“放”与“管”的尺度,明确商贩摆摊与公共利益的权责边界,在执法监督中建规范、在执法服务中求创新,以“烟火气”丰富市民生活,以“文明风”推动人居和谐,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共享集市,激活多元价值。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精准服务社区居民,综合执法局以“城管进社区”行动为抓手,推进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让管理、服务、执法资源直达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精准规划布局: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座谈等方式收集商贩与居民意见,优先选择交通便利、闲置空间充足的区域,邀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动商贩、临街商户共同参与集市活动,按商品类型划分农特产品直销区、二手物品交换区等区域,提升产品丰富度,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二是升级互动体验:活动现场设置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专区,现场向市民宣讲《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邀请本地网络博主直播集市盛况,帮助农户、商贩拓宽销售渠道;同步开设城市管理知识小讲堂,开展创意套圈、有奖竞答等趣味活动,让群众在选购商品的同时,加深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解,进而达到城市共建共享的目的。三是健全保障机制:通过对接社区,调动社区居民和商铺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积极性,整合服务资源,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在集市配备执法人员,负责引导人流车流,整齐摆放非机动车,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加派环卫工人及时做好区域性卫生保洁,确保活动结束后,场地无垃圾残留。
建设便民市场,规范经营秩序。沙坡头区综合执法局主动对接文昌镇,梳理辖区内闲置的老旧市场,联合盘活和睦市场、双迎便民市场、鲍桥头便民市场和怀远早市,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与居民生活需求深度融合。一是硬件升级:对市场进行装修改造,划分明确的经营摊位,增设货架,产品分区,配备市场管理人员和环卫保洁人员,确保市场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二是招商引导:联合市场管理方出台“租金减免、管理费减半”等优惠政策,吸引流动商贩入市经营,优先吸纳失业人员、返乡创业者,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活跃市场经济。三是服务延伸:在市场内举办综合服务活动,邀请社区文艺队表演舞蹈、小品和秦腔等文艺节目,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提升了集市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四是规范管理:在市场入口处设置复称台,安排专人定期校准,联合沙坡头区市场监管分局严厉打击缺斤少两违法行为,倡导商贩规范、合法、诚信经营,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经营秩序。
施划临时摊位,解决民生难题。执法队员通过实地调研、走访问卷等方式,摸排城区流动商贩底数与人员构成,结合商贩诉求,对经营时段、位置偏好等信息综合研判。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居民生活、不影响市容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城区闲置空间科学施划临时便民摊位。一是在物华停车场东、南两侧施划46个临时摊位,搭建23顶防晒帐篷,后期扩建为临时摊区,增设10顶帐篷、45米桁架与夜市灯带,引导商贩入位固定经营,实现“外摆”不“乱摆”。二是在紫云新都、和睦巷、瑞丰路与南苑西路西北角等区域,施划蔬菜、水果便民摊位743个,并为美食车免费提供防油地垫。设置68个西瓜临时销售摊位,配备遮阳棚,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助力乡村振兴。
一系列为民务实举措,切实解决了流动商贩经营中的难点堵点,既达成了就业质量与收入水平的同步提升,回应了民生诉求,又助推城市治理提质增效,为构建和谐共赢的政企民关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沙坡头区应急管理局
马上发布信息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关注“中卫天天网”同城信息免费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