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罗县妇联积极组织实施“提升基层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妇联组织力”项目,通过采用“1+2+X”工作模式,在实践探索中提升妇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切实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解难题,真正让妇女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单点发力”向“系统重构”转变
构建“1+2+X”工作新格局
平罗县下辖13个乡镇、144个行政村、29个社区,农村人口占比超60%。过去,基层妇联工作面临“三不”困境:组织覆盖不充分、干部能力跟不上、妇女参与不主动。村(社区)妇联执委多为“兼职”,缺乏系统培训;妇女参与基层议事渠道窄,存在“想说话没平台、想干事没抓手”的现象。
![]()
平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自2021年起将其纳入全县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在政策、资金、机制上全方位保障,并全力支持县妇联争取上级和外部资源。截至目前,5年间共争取自治区妇联专项资金58万元,落实县级配套资金40万元(其中,2025年项目中县委组织部配套6万元)。项目从最初的单个村、社区示范点,逐步扩展至2024年6个乡镇(覆盖73个村、25个社区)、2025年7个乡镇(覆盖71个村、4个社区)及1个园区(3家规上企业),实现全区唯一县级全覆盖,工作模式也由“2+X”优化为“1+2+X”,即:一条核心主线,以党建带妇建为主线,构建“党建+妇建”联动发展新格局。二项规定任务,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和建立健全基层妇联工作机制。“X”项自选任务。实现了版本升级,完成从局部探索到系统覆盖的跨越。
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转变
激发基层组织内生动力
一是育强“领头雁”,让骨干队伍“强起来”。平罗县委将妇联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一改过去“填鸭式”培训,建立“实操化+常态化”培育机制。规范基层妇联工作、推行妇联执委分组、主席轮值制,组织“现场观摩+经验分享”活动,建立“大走访大排查+精准关爱帮扶”机制,每位执委每月至少走访10户妇女家庭,形成“需求清单”后分组解决。例如,红崖子乡执委发现留守妇女钩编技能缺销路,迅速对接电商平台打开市场,推动工作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攻坚”。
![]()
项目实施以来,众多基层妇联执委更清晰的知道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履职和服务联系妇女群众姐妹。一批基层妇女执委骨干快速成长:头闸镇东通平村执委张楠,经培训掌握议事调解技巧,2023年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宝丰镇马家桥村妇联主席马春花,带领村民种植水果西红柿,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万元,助力村党组织从“三星级”升为“四星级”,实现“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二是搭好“议事台”,让妇女声音“响起来”。各乡镇党委将妇女议事平台建设纳入基层治理重点,在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设置议事场所,推动平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行”转变。各村(社区)均设立“妇女议事厅”,规范“每月1次固定议事+临时议题随时议”机制,并鼓励创新形式——城关镇的“庭院议事会”、头闸镇的“种博园议事会”、灵沙乡的“线上+线下”模式,让议事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
为确保“议而有果”,建立“议事-交办-反馈-回访”闭环机制:每次议事形成的意见建议,由妇联主席整理后对接村(社区)“两委”或相关部门办理,办理结果需在下次议事时反馈。如宝丰镇新渠村妇女提出“村道年久失修、雨天积水”问题,村妇联迅速提交建议,最终争取15万元维修资金,硬化3公里村道并加装排水沟;城关镇新世纪社区妇女反映“假期孩子无人照料”,社区妇联联合学校教师、巾帼志愿者开设“假期托管班”,解决20余户家庭难题。如今,全县涌现“知心姐妹帮帮团”“童叟无欺”“老舅妈金牌调解”等107个巾帼志愿队伍,妇联成为妇女“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娘家人”,有事找妇联成为基层妇女的共识。
![]()
三是激活“链接力”,让资源要素“活起来”。平罗县政府大力支持妇联组织链接社会资源,将妇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了制度保障。平罗县妇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3家专业社会组织,采取“手把手指导+一对一设计”模式赋能基层。一方面,开展“执委技能培训”,围绕“需求调研方法、活动策划流程、议事规则制定”等内容,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的方式,帮助妇联执委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另一方面,针对每个村(社区)的特色需求,协助设计个性化活动方案,形成“一乡一亮点、一村一特色”的品牌活动。
![]()
城关镇以“家”为纽带,开展“邻里守望相助”社区邻里节,组织包粽子、趣味运动会;举办“小城印象”摄影展,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执委组织能力。
![]()
头闸镇以“直播”为抓手,打造“甜瓜姑娘”品牌,培育12名巾帼主播,搭建“田间直播间”,2024年直播30余场,带动甜瓜销售额超45万元。新开启的种子能量饼、黄金种子饼大受欢迎。
红崖子乡以“技能+文化”为双驱,成立钩织小组,带动30余名妇女居家就业;打造家风文化长廊,组织“家风故事会”,推动新风尚形成。
![]()
姚伏镇以“助农+公益”为重点,开展“福小丫”助农行动,销售粘玉米1.5万余个、土鸡销售供不应求;开展家政培训,20余名妇女持证上岗,月收入超3000元;开设“灯塔创‘艺’小课堂”,解决留守儿童看护辅导难题。
![]()
宝丰镇以“产业+妇联”为模式,在菌菇园建妇联,带动150余名妇女就近就业,5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5万元;打造“村菇凉”直播间,带动销售额超30万元。
灵沙乡抓住时间节点,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让广大妇女和家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从“试点实施”向“全域覆盖”转变
推动“双提升”成效可持续
经过四年多实践,平罗县基层妇联工作与妇女发展呈“四大变化”:一是坚持党建带妇建,妇联“话语权”增强。妇联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乡镇党委每季度听汇报,阵地、资金倾斜,乡镇妇联凝聚力提升。二是执委角色转变,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推动者”。2024年,6个项目乡镇执委开展活动超200场,服务1.2万人次,执委们的“身份认同”明显增强,开展工作从“被动接受任务”变为“主动寻找需求”。三是执委能力大幅提升,练就硬核本领。90%以上能独立完成需求调研、活动策划等,部分成产业带头人、调解能手。如宝丰镇马家桥村妇联执委王丽,从“零基础”学会电商直播,如今已能独立带领团队开展助农直播。四是群众信任度提高,“娘家人”形象深入。2024年项目乡镇妇联收咨询求助超500件,办结率98%;灵沙乡活动参与人数增20%,更多妇女申请加入执委。截至目前,13个项目乡镇已有435名妇女干部进入村“两委”,占比44.2%;323名妇女纳入后备力量库,同时,妇女参与议事积极性提高,宝丰镇议事厅收建议48条,23条落地;城关镇新世纪社区解决12个民生问题。
![]()
平罗县将持续推广“1+2+X”模式,夯实“党建带妇建”基础,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妇女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中“发光发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更强“巾帼力量”。
内容来源:宁夏妇联组织联络部、平罗县妇联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夏洁
审核:马学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