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山水画的笔墨世界里,水不仅是自然景致的构成元素,更是画家寄寓精神、传导气韵的重要载体。吴传麟先生的山水画中,水流如骨、气韵为神,以笔墨为媒介搭建起人与天地对话的桥梁,让观者在氤氲水气中感知自然生息的脉动。
![]()
林泉清韵 137.5×68.5cm 纸本设色 2005年
水在中国画的构图体系中向来承载着平衡画面、牵引视线的功能,而吴传麟对水的运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形式作用。他笔下的水,或为山间蜿蜒的溪流,或为崖边奔涌的飞瀑,或为江面上浩渺的烟波,皆以灵动的线条勾勒走势,以虚实相间的墨色晕染气韵。
![]()
李白诗意图 80×51.5cm 纸本设色 1995年
在《江南诗思入画图》中,江水从画面深处蜿蜒而来,淡墨勾勒的波痕随山势起伏,既分割了陡峭的岩壁与平缓的滩涂,又以流动的姿态串联起近景的苍松与远景的云雾,使整幅画在刚劲的山石与柔婉的水流间形成张力,达成“刚柔相济”的视觉平衡。这种以水为骨的构图智慧,让画面摆脱了刻板的布局,尽显自然排布的从容与生机。
![]()
峡江图 136×66.7cm 纸本设色 1989年
更值得品味的是,吴传麟将“气韵”融入水的笔墨语言中,使水成为传递天地生息的精神纽带。传统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而吴传麟笔下的水,正是气韵的最佳载体。他不刻意追求水的具象形态,而是以“写意”笔法捕捉水的神韵:画飞瀑时,用劲挺的侧锋表现水流的湍急,墨色的浓淡变化如水珠飞溅,似能听见轰鸣的水声;绘溪流时,则以轻淡的笔触勾勒辅以朦胧的淡墨晕染,让水流在山石间若隐若现,透着几分闲适与清幽。
![]()
竹林清趣 67×45cm 纸本设色 1989年
再观《林泉人家》,山间溪流穿石而过,墨色由浓转淡,线条由实变虚,既展现了水流遇阻转折的自然之态,又以流动的气息将山林、茅舍、农人串联成有机的整体,仿佛整个画面都在随水的节奏呼吸,尽显“天地万物相生相依”的哲思。
![]()
静坐室中不知香 开窗但见蝶飞来 68×44.5cm 纸本设色 1995年
水在吴传麟的画中,更是情感与意趣的寄托。他曾说“画水即画心”,笔下的水往往映射着画家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理解。春日的溪水,笔墨轻盈灵动,透着万物复苏的生机;秋日的江水,墨色沉郁厚重,载着岁月积淀的沉静。这种将情感融入笔墨的创作方式,让水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有了温度与灵魂。观者凝视画面时,心随水流游走,既能感受到山间清泉的澄澈,也能体会到江河奔涌的豪迈,在笔墨与水气的交融中,完成与自然、与画家精神世界的共鸣。
![]()
岁朝图 69.5×45.5cm 纸本设色 1981年
吴传麟以水为骨、以气为神,用笔墨赋予水鲜活的生命力,他的山水画超越了“再现自然”的层面,成为传递天地生息与人文情怀的载体。他笔下的水,流淌着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更承载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在气韵流动间,为观者打开了一扇感知天地大美、体悟生命本真的窗口。(作者:邓卓茜,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本科,绘画方法论研究生硕士,现从事美术教学与理论研究。)
![]()
薰风 68.3×45.5cm 纸本设色 1981年
![]()
宝岛风情无限好 70×46cm 纸本 2006年
吴传麟(1939-2007),祖籍山东。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编辑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研究会理事;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