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筹部署下,磐石市人民法院依托交叉执行机制,成功执结一起长达近十年的房屋占有返还纠纷案。被执行人孔某主动配合法院完成涉案危房的交接,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该起纠纷的源头,要追溯到2013年,桦甸市某公司通过破产程序,合法购得当地一处废弃医疗器械厂区的厂房,并于2018年顺利完成产权登记,成为厂房的合法所有权人。然而,就在该公司办理手续的过程中,2014年,被执行人孔某悄然搬入未交付的厂房,从此开启了长达近十年的居住生活。
期间,公司负责人多次与被执行人孔某协商,甚至出具书面通知,要求其停止侵权、搬离厂房,但被执行人孔某始终置之不理。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司无奈向桦甸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22年,桦甸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明确要求孔某在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返还涉案房屋。
本以为判决会终结纠纷,可孔某对生效判决依旧置若罔闻,坚决拒绝履行腾退义务。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后,因涉及本地人员居住等复杂情况,执行工作陷入僵局,迟迟未能推进。
交叉执行显锋芒
为打破执行困境,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规定,指定磐石市人民法院对该案开展交叉执行。
接到任务后,磐石法院执行法官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干警前往桦甸市涉案厂区,开展全面核查工作。干警们先后多次实地勘察,详细记录厂房墙体开裂、雨天漏水等破损情况,拍摄大量照片固定证据;同时,通过走访社区、邻里,全面了解孔某的居住状况、生活来源及思想动态,为后续执行工作制定精准方案提供了坚实依据。
刚柔并济解坚冰
执行法官深知,简单粗暴的强制执行虽能快速交房,却难以化解矛盾,甚至可能引发新的问题。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法官团队选择“刚柔并济”的执行方式,一边明确法律底线,一边传递司法温情。
初次上门时,面对孔某的警惕与抵触,法官并未急于施压,而是先耐心倾听其生活困境,再逐一指出危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墙裂得能塞进手指,下雨天漏得没法住,您何苦守着这危房?”,同时详细释明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法律后果。但孔某仍不为所动。
第二次上门,法官不仅再次明确孔某的法律义务,还带来了更贴心的解决方案:主动联系当地街道、社区,联合商讨孔某的后续安置事宜,打消其“无家可归”的顾虑。此后,执行干警一次次奔波于磐石与桦甸之间,第三次、第四次……每一次上门都带着新的安置进展和真诚关怀,不断为孔某答疑解惑,用实际行动展现法院解决问题的决心。
终于,法官的坚持与付出融化了孔某心中的坚冰。他坦言:“之前觉得心里委屈才不肯搬,没想到法官这么为我着想,不仅讲法律,更帮我解决生活困难,我再不配合就说不过去了。”最终,孔某主动提出搬离,并积极配合法院完成了房屋交接。
法治温情绘闭环
当破旧的房门终于敞开,阳光照进危房的那一刻,法治的正义与民生的温度,在此刻完成了最美的“双向奔赴”。这场持续十年的“占房困局”,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