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榻上听闻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一度挺进汉城的消息时,枯瘦的手紧紧攥住了床边的毛毯,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泛起光亮。这位亲历了甲午海战惨败的老人,此刻竟难掩激动,连呼三声“好!好!好!”,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
萨镇冰的一生,与中国海军的屈辱与挣扎紧密相连。他14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首批学员;甲午年,他任北洋水师“康济”舰管带,亲眼目睹威海卫的硝烟与战舰沉没,看着昔日同窗与将士血染碧波,却无力回天。此后数十年,他历任清朝海军统制、民国海军总长,见证了近代中国海疆的破碎:列强军舰在长江游弋,租界的炮声压过百姓的呼喊,海军的舰船要么在战乱中损毁,要么沦为列强的附庸。他曾在诗中写道“拼将热血卫吾华”,却屡屡在现实中尝到无力的苦涩。
那天,家人把战报读给他听:“志愿军在汉江两岸击溃美军主力,汉城已克复……”老人忽然坐直了些,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洋人船坚炮利,我们打了一辈子败仗,今天,终于能把他们从国土边打回去了!”他想起甲午年在冰海中打捞战友遗体的寒彻骨髓,想起抗战时看着日军舰艇封锁海岸线的愤懑,此刻所有的郁气仿佛都随着志愿军的捷报消散了。
弥留之际,萨镇冰仍喃喃念着:“中国有了这样的军队,海军复兴,指日可待……”这位跨越了三个时代的海军宿将,终在民族扬眉吐气的消息中安详离去。他未能亲眼见到中国海军后来的壮盛,但那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胜利,恰似对他一生期盼的最好回应——昔日的屈辱已被热血洗刷,一个民族的脊梁,正在硝烟中重新挺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