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体制内超车指南」的第 020 篇文章
· 本期超车路线:「沟通表达」
你好呀,我是你的体制内自己人,七姐。
最近读了一本小书《沟通的艺术》,虽然只花了一个小时,但书中提到的"信息四个维度"理论,让我对日常沟通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天就想把这个超级实用的沟通心法分享给你。
一个红灯前的对话,暴露了沟通的本质
书中有个特别生动的例子:
一对夫妇开车去参加男方父亲的生日派对。等红绿灯时,坐在副驾的丈夫对开车的妻子说:"你看,前面是绿灯了。"
妻子回答:"是你在开车,还是我在开车?"
看似平常的对话,如果用四个维度来解码,就会发现完全处在两个频道上。
信息的四个维度:破解沟通密码的金钥匙
丈夫的话"你看,前面是绿灯了"在四个维度上的含义:
- 事实维度:信号灯是绿色的
- 自我表达:我们得赶快开过去了
- 关系维度:你开车时需要我的指导
- 诉求维度:快点开
而妻子的回答"是你在开车还是我在开车"则意味着:
- 事实维度:现在是我在掌控方向盘
- 自我表达:我不需要你的指导
- 关系维度:你真是一个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
- 诉求维度:不要在我开车时指手画脚
看出问题了吗?丈夫的重点在事实和诉求(快点开),而妻子接收到的却是关系层面的否定(你在质疑我的驾驶能力)。
体制内沟通的隐形雷区
在七姐看来,这种沟通错位,在我们的工作中太常见了。
比如,领导说:"这份材料是不是还可以再完善一下?"
- 事实维度:材料需要修改
- 自我表达:我觉得不够完美
- 关系维度:你的能力应该能做得更好
- 诉求维度:请重新修改
如果我们只听到事实层面,可能简单改几个字就交回去。但如果理解了关系维度(领导在考验你的工作标准)和诉求维度(需要全面提升质量),我们的应对就会完全不同。
三个心法,让沟通精准对接
发送信息时,多用"我"和"我们"
把"你这个材料写得太简单了"
换成"我觉得这个部分如果我们再补充一些数据,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把"你怎么又迟交报告了"
换成"我们一起来想办法,确保下次报告能按时提交"
核心要点:用第一人称表达感受和需求,减少第二人称带来的指责感。
接收信息时,做个"四维解码器"
下次听到任何话,都养成习惯快速扫描四个维度:
- 对方说了什么事实?
- 透露出什么情绪或状态?
- 这句话反映了我们什么关系?
- 他真正想要我做什么?
这个思考过程可能只需要几秒钟,却能帮你准确把握对方真实意图。
关键对话前,提前演练四个维度
准备重要汇报、跨部门协调、与领导沟通前,不妨提前演练:
"我准备说...,在事实层面是...,在关系层面想表达...,真正的诉求是..."
这种预演能帮你剔除容易引发误解的表达,让沟通更精准。
从知道到做到:我的日常训练方法
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下班花5分钟,复盘当天的重要对话。
- "今天王科说的'这个不急',到底是什么意思?"
- "我跟小李沟通时,是不是关系维度表达太多了?"
- "领导早上的那个眼神,配合他说的话,应该怎么解读?"
这种刻意的反思练习,让我的沟通敏锐度快速提升。有时候还会在保密前提下,和信任的同事互相分析,收获更大。
最好的沟通者,不是最会说话的人,而是最能准确解码的人。
沟通的终极目标:实现认知对齐
说到底,四个维度的心法不是为了玩弄话术,而是为了减少工作中的摩擦和内耗。当我们能准确理解彼此的真正意图,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返工自然就消失了。
在体制内这个注重人际关系和默契的地方,这种能力尤其珍贵。它让你既能准确传达想法,又能妥善维护关系,成为那个"会说话、能办事"的靠谱的人。
你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解码成功"或"解码失败"的案例?
七姐在评论区备好茶,等着听你分享~
如果这篇沟通心法对你有启发,
点赞、收藏,就是给七姐最好的加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