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教育部要求“考试减频次”,考得多、还超纲咋办?家长群炸锅了

0
分享至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其中提出要求:

规范考试管理,减少日常测试频次,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频繁考试,已经成为当下部分地区中小学生教育的“常态”;

考试次数多、题量大的同时,也越来越难、超纲,不少孩子直接被“考崩溃了”。

李亚栋院士指出,教育要解放人,目前还是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该“卷”的从来不是基础教育阶段,过度提前学习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可学校依然屡考不止,不少学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而这种“政策减负”与“考题变难”的矛盾,也正在成为当下基础教育的新痛点。



1

题又多又难,孩子怕做题?

家长在焦虑,老师陷两难

政策减负的初衷是让低年级学生“轻装上阵”,享受童年。可实际落地中,“题目变难”却成了横在孩子、家长、老师之间的一道坎。

NO.1

孩子:题太难了,我不想学了

孩子们遇到了“大语文”的改革趋势,不光题干变长,答题字数要求也越来越多,有很多字孩子根本认不出也写不了。

一年级,字都认不全,考试考得孩子天天哭,只能带着多练。



题都不难,难在于不管语文数学,都让孩子写很多字,读很长的题……尤其很多字还写不出来。



不少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就开始畏难。

这种畏难情绪一旦形成,不仅会影响低年级的学习基础,还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长期抵触。

教考分离,孩子很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加上周边压力,生活和心理空间被严重压榨,从而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来不及复习,孩子直接厌学。



NO.2

家长:心疼孩子,但焦虑落后

家长们对“难题”的态度,充满了矛盾与焦虑。

一方面,他们心疼孩子被难题折磨,吐槽“减负减了个寂寞”;另一方面,又怕孩子不会做难题就“跟不上”,还是要给孩子买难题练习册。

虽然知道题太难对孩子不好,可看到别的孩子都会做,家长们也很难不慌。


即使不认同内卷,也出于“对孩子负责”的心态,不能让孩子在无知无觉中“落后”。

真的好难,感觉娃也好可怜啊但是没办法,还得学,感觉快崩溃了。



作业难题不仅没帮到孩子,还增加了家庭负担,为了让孩子跟上进度,家长不得不花时间辅导,甚至请假陪孩子补课。



不少家长都提到了教考分离的问题。教学课本讲得很简单,但不管是习题还是考试,题目难度都增加了不是一点半点。

简直了,学的跟考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千变万化的题型,真考出花了。



还有一些家长,面对这种两难境地,干脆选择“放弃”了。孩子理解不了,那就不逼他们理解了;知识消化不了也算了,首先能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

中午多吃点比啥都强,我告诉我闺女好好学学不明白就多吃点多睡会,跟同学玩得开心点。



我现在是对孩子宽容了……一二年级的孩子不应该只有考试,最近听说好多孩子高中得抑郁的。



想和老师沟通作业不做了,就快乐上学吧,学点算点吧。反正作为家长我不卷,也愿意给孩子兜底。



陪同孩子一起处于内卷漩涡的家长们,也是当前小学题目变难的受害者之一

他们不仅要付出更多时间辅导孩子作业,还要时刻关注和担忧孩子们的畏难、厌学情绪,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NO.3

老师:不想出难题,但不得已

面对孩子的困境和家长的质疑,老师也有自己的无奈。

不少老师表示,出难题并非本意,有时候自己都觉得题目无理,但受到考核导向和家长期待的双重压力,也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

一方面,现在考试的导向就决定了题目只会越来越长,逻辑越来越绕。对阅读能力和语境的强调,增加了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成本;老师们看着学生转不过弯来,心里也很焦急。

作为老师,真的很讨厌考试的时候题目里面有那么多废话。



我每天都一边讲题,一边在孩子面前吐槽出的什么破题。



另一方面,为了减负缩短学时的同时,知识量却没怎么减少,甚至还在增加,为了赶进度,老师们也坦言,没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孩子们理解消化。

我也很发愁,其实前一个单元还得多做练习巩固,但是要每天都在赶进度,考试又越出越难,那群小脑瓜题目都读不懂。



现在主课教材拼命扩容,难度一直提升……又大砍主课的课时,一学期按明面上的课时根本讲不完课……又不允许留作业巩固练习。



不仅如此,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期待,以及老师们对自己的职业要求,也让他们不得不要求孩子做难题、考难题。

我也非常想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但全校十个班如果只有我班快乐学习,成绩肯定跟不上,一个是会被校长谈话,一个是会被家长们怀疑能力不行,再一个就是自己也没脸啊。



看似老师们也是与考核、教改共同施加压力的人,实际上老师也不想参与内卷,他们也停不下来,也很无奈。

求求大家别再把卷的责任都推给老师了,我们也是一起被浪潮卷着的人,也是无奈,谁也停不下来。



不过,也有老师理性看待“难题”,认为虽然目前的教材和配套题目不够完善合理,但也有自己的价值所在。

减负不是减难度,而是减负担。这些老师认为,目前难度虽然提升了,但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重复刷题、机械训练,让孩子在适度挑战中提升能力。

这样的改动虽然困难,却是有意义的,因为表达观点是高频而实用的能力……(但)教材编写者还是需要多学科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学情。



孩子的畏难、家长的焦虑到老师的两难,不难发现,“政策减负”与“考题变难”的矛盾,本质上是“教育目标”与“现实需求”的错位。

2

难题变多的背后:

减负与考核的“拉扯战”

低年级考题为何在减负政策下悄悄变难?表面看是学校要区分水平、家长要孩子领先,深层看:

实则是减负目标与传统考核模式之间的矛盾尚未化解,再加上部分群体对“减负”的误解,最终导致难题焦虑蔓延。



一方面,减负政策要求“降低低年级学业负担,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取消了考试排名、减少了机械训练,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

6-9岁的孩子,认知能力还在发展,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更适合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学习,而非攻克复杂难题。

但另一方面,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核思维,并未完全改变。

学校虽然不公开排名,但仍需要通过考题难度来判断教学质量、筛选潜在的“优秀生”。这种考核导向,让学校和家长不得不绕开减负政策,投入内卷漩涡中,要孩子通过难题来证明实力。

当然,“减负”并非“减难度”,在教材简化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增反减。有家长用ai总结了1990年上海市六年级语数外教学难度,得到的答案是,语数外主课对学生的知识跨度、能力要求均有1-3年的提前。



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面对的考核是实实在在变难了的。

现在题目难,新教材我们年级的老师普遍反映80多分的多。



相对应的教学和考核,却体现出逐渐分离的张力和跨度。有网友戏言:减负全减给了课本,既要知识宽度,又不给孩子深度学习的时间。

教材上教你番茄是什么,考试的时候问你番茄炒蛋怎么做,以及除了番茄炒蛋还能做什么。



(比起教材),练习册全是朝前学习。



更关键的是,“减负”与“能力培养”的边界被模糊了。很多学校把“难题”等同于“能力训练”,认为题越难,孩子能力越强,却忽略了培养也要适度。

此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让难题成了无奈的选择。在一些优质学校集中的区域,学校为了留住优质生源,不得不通过难题提升竞争力;而普通学校为了不被落下,也会跟风提高考题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无论优质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低年级孩子都被卷进了“难题漩涡”。



减负政策想让教育回归理性,可“怕落后”的焦虑、“隐性筛选”的需求,让难题成了孩子比不开的拦路虎,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安慰剂——

仿佛多练一道难题,孩子就多一分“领先的希望”。

3

视角打开:

如何应对?

其实不仅我国,不少国家也面临过类似的“减负与能力培养”的挑战,他山之石,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当然,结合国内现状,我们也需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既不牺牲孩子快乐,又能培养能力的路径。

在应对低年级教育难度问题上,很多国家的核心思路是“适龄培养”,也就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设计考题,不搞超前难度,同时通过多元化评价,避免“唯分数论”。

日本在2002年推行“宽松教育”,降低了低年级教材和考题难度,同时出台了《学习指导要领》,明确规定各年级考纲。

为了让家长不焦虑,日本学校还会定期举办教学开放日,让家长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实地参访让家长明白,即使没有难题,孩子也能学到东西,打消家长的担忧。

同时,日本的升学考核也更注重综合素质,从根本上减少了“超前学、练难题”的情况。

其实,减负与能力培养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不搞超纲难题,不搞隐性筛选,用贴近生活、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能力,同时通过明确的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缓解家长的焦虑。

结合我们国家的现状,要解决低年级的“难题焦虑”,不需要多复杂的政策,而是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调整心态,找到“减负与难度”的平衡点。

我们期待基础教育呈现出更好的样子:

没有超纲难题的压迫,没有“不会做就落后”的焦虑,孩子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里获得成就感,能在快乐中爱上学习。

参考资料:

[1]视频号:光明社教育家

[2]四环青年:教育部严禁频繁考试,小学生快被“考考考”搞疯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6岁高圆圆活动照显疲态,身边网红整容脸引关注

46岁高圆圆活动照显疲态,身边网红整容脸引关注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1-05 19:48:31
排名历史第二!约老师生涯第八次斩获30+15+15级大号三双

排名历史第二!约老师生涯第八次斩获30+15+15级大号三双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6 19:47:03
湖南医生17分钟“桃色”事件:他们医术高超,造福患者更应被关注

湖南医生17分钟“桃色”事件:他们医术高超,造福患者更应被关注

汉史趣闻
2025-11-06 09:32:22
网友好奇,国外全球反诈论坛我们为什么不参加?评论区一言难尽

网友好奇,国外全球反诈论坛我们为什么不参加?评论区一言难尽

眼光很亮
2025-11-05 10:40:13
跌西部倒数第一!弗拉格20+9丢绝平独行侠惜败鹈鹕 8战6败

跌西部倒数第一!弗拉格20+9丢绝平独行侠惜败鹈鹕 8战6败

醉卧浮生
2025-11-06 11:54:45
纽约完了,穆斯林当选市长

纽约完了,穆斯林当选市长

难得君
2025-11-05 21:19:32
突发:凯尔特冠军名宿被捕!

突发:凯尔特冠军名宿被捕!

十点街球体育
2025-11-06 16:11:56
又一位“电诈头目”!阿努廷撤销其泰籍冻结7000万,骗子组织崩盘

又一位“电诈头目”!阿努廷撤销其泰籍冻结7000万,骗子组织崩盘

素衣读史
2025-11-04 18:17:45
国家出手了!倒查风暴席卷全国,释放什么信号?

国家出手了!倒查风暴席卷全国,释放什么信号?

保德全
2025-11-05 19:30:03
马德兴:相关领导亲自秘谈邵佳一,足协4日晚加班草拟报告

马德兴:相关领导亲自秘谈邵佳一,足协4日晚加班草拟报告

懂球帝
2025-11-06 11:37:12
郭可盈在香港买37万国产电车,与丈夫现身提车,林文龙打扮好时尚

郭可盈在香港买37万国产电车,与丈夫现身提车,林文龙打扮好时尚

黔乡小姊妹
2025-11-06 11:23:26
进博会传来好消息!瑞金医院与GE医疗签约,新一代Omni128长轴PET/CT首落亚洲

进博会传来好消息!瑞金医院与GE医疗签约,新一代Omni128长轴PET/CT首落亚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25-11-06 17:12:19
美论坛:不管中国承不承认,中国是否已经输掉了关税战?

美论坛:不管中国承不承认,中国是否已经输掉了关税战?

朔方瞭望
2025-11-02 10:06:11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付林被“双开”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付林被“双开”

界面新闻
2025-11-06 17:02:49
72小时太空救援神舟遇袭,中国冗余设计碾压美俄!

72小时太空救援神舟遇袭,中国冗余设计碾压美俄!

万象森罗plus
2025-11-06 14:07:30
王阳明悟道:人这一生,所谓的开悟,不过是想通了3件事

王阳明悟道:人这一生,所谓的开悟,不过是想通了3件事

金沛的国学笔记
2025-11-04 15:30:00
快速补充能量,哈兰德晒自己赛后吃烤羊排照片

快速补充能量,哈兰德晒自己赛后吃烤羊排照片

懂球帝
2025-11-06 16:14:25
最新斯诺克排名:赵心童跃升6位,吴宜泽飙升9位反超希金斯

最新斯诺克排名:赵心童跃升6位,吴宜泽飙升9位反超希金斯

求球不落谛
2025-11-06 14:16:54
广东:女子给男性剪发,穿着难以想象,网友:正经吗?

广东:女子给男性剪发,穿着难以想象,网友:正经吗?

心轩专栏
2025-11-02 21:59:42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蜉蝣说
2025-10-05 23:57:52
2025-11-06 21:00:49
新东方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
新东方,旨在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教育、生活、文旅服务。
1191文章数 1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初升高|2026年绵阳中考,这些数据干货你必须知道!

头条要闻

重庆一套百平米"凶宅"191万上架法拍 欠缴物业费超3万

头条要闻

重庆一套百平米"凶宅"191万上架法拍 欠缴物业费超3万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教育
家居
旅游
时尚
游戏

教育要闻

小学生书包里翻出“解剖图”,主角是美术老师,真相令人脊背发凉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旅游要闻

需求泛化酒店如何适“数”?首届旅游住宿业创新发展大会启幕

复古的“绗缝”大衣,现在穿刚好!

《噬血代码2》最新角色“轮椅哥”:格曼追过来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