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其中提出要求:
规范考试管理,减少日常测试频次,合理设置考试难度,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
频繁考试,已经成为当下部分地区中小学生教育的“常态”;
考试次数多、题量大的同时,也越来越难、超纲,不少孩子直接被“考崩溃了”。
李亚栋院士指出,教育要解放人,目前还是要整体降低高考难度。该“卷”的从来不是基础教育阶段,过度提前学习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可学校依然屡考不止,不少学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而这种“政策减负”与“考题变难”的矛盾,也正在成为当下基础教育的新痛点。
![]()
1
题又多又难,孩子怕做题?
家长在焦虑,老师陷两难
政策减负的初衷是让低年级学生“轻装上阵”,享受童年。可实际落地中,“题目变难”却成了横在孩子、家长、老师之间的一道坎。
NO.1
孩子:题太难了,我不想学了
孩子们遇到了“大语文”的改革趋势,不光题干变长,答题字数要求也越来越多,有很多字孩子根本认不出也写不了。
一年级,字都认不全,考试考得孩子天天哭,只能带着多练。
![]()
题都不难,难在于不管语文数学,都让孩子写很多字,读很长的题……尤其很多字还写不出来。
![]()
不少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就开始畏难。
这种畏难情绪一旦形成,不仅会影响低年级的学习基础,还可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长期抵触。
教考分离,孩子很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加上周边压力,生活和心理空间被严重压榨,从而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
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来不及复习,孩子直接厌学。
![]()
NO.2
家长:心疼孩子,但焦虑落后
家长们对“难题”的态度,充满了矛盾与焦虑。
一方面,他们心疼孩子被难题折磨,吐槽“减负减了个寂寞”;另一方面,又怕孩子不会做难题就“跟不上”,还是要给孩子买难题练习册。
虽然知道题太难对孩子不好,可看到别的孩子都会做,家长们也很难不慌。
即使不认同内卷,也出于“对孩子负责”的心态,不能让孩子在无知无觉中“落后”。
真的好难,感觉娃也好可怜啊但是没办法,还得学,感觉快崩溃了。
![]()
作业难题不仅没帮到孩子,还增加了家庭负担,为了让孩子跟上进度,家长不得不花时间辅导,甚至请假陪孩子补课。
![]()
不少家长都提到了教考分离的问题。教学课本讲得很简单,但不管是习题还是考试,题目难度都增加了不是一点半点。
简直了,学的跟考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
千变万化的题型,真考出花了。
![]()
还有一些家长,面对这种两难境地,干脆选择“放弃”了。孩子理解不了,那就不逼他们理解了;知识消化不了也算了,首先能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就行。
中午多吃点比啥都强,我告诉我闺女好好学学不明白就多吃点多睡会,跟同学玩得开心点。
![]()
我现在是对孩子宽容了……一二年级的孩子不应该只有考试,最近听说好多孩子高中得抑郁的。
![]()
想和老师沟通作业不做了,就快乐上学吧,学点算点吧。反正作为家长我不卷,也愿意给孩子兜底。
![]()
陪同孩子一起处于内卷漩涡的家长们,也是当前小学题目变难的受害者之一。
他们不仅要付出更多时间辅导孩子作业,还要时刻关注和担忧孩子们的畏难、厌学情绪,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NO.3
老师:不想出难题,但不得已
面对孩子的困境和家长的质疑,老师也有自己的无奈。
不少老师表示,出难题并非本意,有时候自己都觉得题目无理,但受到考核导向和家长期待的双重压力,也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
一方面,现在考试的导向就决定了题目只会越来越长,逻辑越来越绕。对阅读能力和语境的强调,增加了低年级学生的理解成本;老师们看着学生转不过弯来,心里也很焦急。
作为老师,真的很讨厌考试的时候题目里面有那么多废话。
![]()
我每天都一边讲题,一边在孩子面前吐槽出的什么破题。
![]()
另一方面,为了减负缩短学时的同时,知识量却没怎么减少,甚至还在增加,为了赶进度,老师们也坦言,没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孩子们理解消化。
我也很发愁,其实前一个单元还得多做练习巩固,但是要每天都在赶进度,考试又越出越难,那群小脑瓜题目都读不懂。
![]()
现在主课教材拼命扩容,难度一直提升……又大砍主课的课时,一学期按明面上的课时根本讲不完课……又不允许留作业巩固练习。
![]()
不仅如此,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期待,以及老师们对自己的职业要求,也让他们不得不要求孩子做难题、考难题。
我也非常想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但全校十个班如果只有我班快乐学习,成绩肯定跟不上,一个是会被校长谈话,一个是会被家长们怀疑能力不行,再一个就是自己也没脸啊。
![]()
看似老师们也是与考核、教改共同施加压力的人,实际上老师也不想参与内卷,他们也停不下来,也很无奈。
求求大家别再把卷的责任都推给老师了,我们也是一起被浪潮卷着的人,也是无奈,谁也停不下来。
![]()
不过,也有老师理性看待“难题”,认为虽然目前的教材和配套题目不够完善合理,但也有自己的价值所在。
减负不是减难度,而是减负担。这些老师认为,目前难度虽然提升了,但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重复刷题、机械训练,让孩子在适度挑战中提升能力。
这样的改动虽然困难,却是有意义的,因为表达观点是高频而实用的能力……(但)教材编写者还是需要多学科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学情。
![]()
从孩子的畏难、家长的焦虑到老师的两难,不难发现,“政策减负”与“考题变难”的矛盾,本质上是“教育目标”与“现实需求”的错位。
2
难题变多的背后:
减负与考核的“拉扯战”
低年级考题为何在减负政策下悄悄变难?表面看是学校要区分水平、家长要孩子领先,深层看:
实则是减负目标与传统考核模式之间的矛盾尚未化解,再加上部分群体对“减负”的误解,最终导致难题焦虑蔓延。
![]()
一方面,减负政策要求“降低低年级学业负担,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取消了考试排名、减少了机械训练,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
6-9岁的孩子,认知能力还在发展,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更适合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学习,而非攻克复杂难题。
但另一方面,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核思维,并未完全改变。
学校虽然不公开排名,但仍需要通过考题难度来判断教学质量、筛选潜在的“优秀生”。这种考核导向,让学校和家长不得不绕开减负政策,投入内卷漩涡中,要孩子通过难题来证明实力。
当然,“减负”并非“减难度”,在教材简化的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增反减。有家长用ai总结了1990年上海市六年级语数外教学难度,得到的答案是,语数外主课对学生的知识跨度、能力要求均有1-3年的提前。
![]()
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面对的考核是实实在在变难了的。
现在题目难,新教材我们年级的老师普遍反映80多分的多。
![]()
相对应的教学和考核,却体现出逐渐分离的张力和跨度。有网友戏言:减负全减给了课本,既要知识宽度,又不给孩子深度学习的时间。
教材上教你番茄是什么,考试的时候问你番茄炒蛋怎么做,以及除了番茄炒蛋还能做什么。
![]()
(比起教材),练习册全是朝前学习。
![]()
更关键的是,“减负”与“能力培养”的边界被模糊了。很多学校把“难题”等同于“能力训练”,认为题越难,孩子能力越强,却忽略了培养也要适度。
此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让难题成了无奈的选择。在一些优质学校集中的区域,学校为了留住优质生源,不得不通过难题提升竞争力;而普通学校为了不被落下,也会跟风提高考题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无论优质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低年级孩子都被卷进了“难题漩涡”。
![]()
减负政策想让教育回归理性,可“怕落后”的焦虑、“隐性筛选”的需求,让难题成了孩子比不开的拦路虎,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安慰剂——
仿佛多练一道难题,孩子就多一分“领先的希望”。
3
视角打开:
如何应对?
其实不仅我国,不少国家也面临过类似的“减负与能力培养”的挑战,他山之石,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当然,结合国内现状,我们也需要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既不牺牲孩子快乐,又能培养能力的路径。
在应对低年级教育难度问题上,很多国家的核心思路是“适龄培养”,也就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设计考题,不搞超前难度,同时通过多元化评价,避免“唯分数论”。
日本在2002年推行“宽松教育”,降低了低年级教材和考题难度,同时出台了《学习指导要领》,明确规定各年级考纲。
为了让家长不焦虑,日本学校还会定期举办教学开放日,让家长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实地参访让家长明白,即使没有难题,孩子也能学到东西,打消家长的担忧。
同时,日本的升学考核也更注重综合素质,从根本上减少了“超前学、练难题”的情况。
其实,减负与能力培养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
不搞超纲难题,不搞隐性筛选,用贴近生活、多元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能力,同时通过明确的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缓解家长的焦虑。
结合我们国家的现状,要解决低年级的“难题焦虑”,不需要多复杂的政策,而是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调整心态,找到“减负与难度”的平衡点。
我们期待基础教育呈现出更好的样子:
没有超纲难题的压迫,没有“不会做就落后”的焦虑,孩子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里获得成就感,能在快乐中爱上学习。
参考资料:
[1]视频号:光明社教育家
[2]四环青年:教育部严禁频繁考试,小学生快被“考考考”搞疯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