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上的疱疹早就结痂掉了,但那刀割、火烧般的剧痛却依然缠绕不休,夜不能寐……这正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作祟。
![]()
带状疱疹好了为什么还会痛?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皮肤科专家丘保润解释,带状疱疹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急性期表现为皮肤上成簇的水疱和剧烈疼痛,而“后遗神经痛”则是病毒损伤神经后,炎症与瘀血长期滞留经络导致的“后遗症。丘医师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3大核心成因。
1.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病毒“留根”伤神经
很多人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出水疱时),只关注 “消水泡”,却忽视了“抗病毒 + 护神经”—— 若病毒未被彻底清除,会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持续损伤神经纤维,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即使水疱结痂,疼痛也会持续存在。尤其急性期疼痛越重、水疱范围越广,后遗神经痛的概率越高。
2.气血瘀阻:经络 “堵了” 才会痛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病毒属“热毒之邪”,热毒侵袭时会“灼伤经络、耗伤气血”;急性期过后,热毒虽减,但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堵塞在神经经络中,就像“水管堵了水流不通”,不通则痛,这是后遗神经痛最核心的病机。这类患者的疼痛往往“固定不移”,像针刺、刀割或电击样,夜间更明显。
3.体质虚弱:年龄大、免疫力差易 “留痛”
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者、长期熬夜或大病初愈者,免疫力较弱,神经修复能力差——即使病毒被控制,受损的神经也难以自行修复,瘀血更易长期滞留,导致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更长、疼痛更剧烈。部分患者还会因长期疼痛导致焦虑、抑郁,形成“痛→情绪差→更痛”的恶性循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什么症状?
针刺样痛:如无数细针持续扎刺。
烧灼样痛:皮肤表面有火燎般的灼热感。
电击样痛:突然发生的、沿神经走向的过电般剧痛。
紧束样痛:感觉身体被带子紧紧捆绑。
痛觉超敏:轻触衣物或微风拂过都会诱发剧烈疼痛。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气血瘀阻、经络不通”的核心病机,丘保润医师推荐“内服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络 + 外用贡方堂御肤膏镇痛修复”的方案。他解释:“内服是‘通瘀’,清除经络里的瘀血,解决疼痛根源;外用是‘镇痛 + 修复’,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缓解不适同时促进神经修复,两者结合比单一调理见效更快、更稳。”
1. 内服:血府逐瘀汤,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组成。
方解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直接打散经络中的瘀血,同时避免活血伤阴;
柴胡、枳壳、桔梗: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气行则血行”,通过调畅气机促进瘀血排出;
牛膝:引药下行,让药效直达疼痛部位(尤其腰腹、下肢的后遗神经痛),同时强筋健骨;
甘草:调和诸药,减轻活血药对脾胃的刺激。
加减妙用
若疼痛剧烈(电击样、烧灼样):加延胡索、乳香、没药,增强通络止痛效果;
若伴随湿热残留(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灼热):加黄柏、薏苡仁,清热利湿;
若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乏力、面色苍白):加黄芪、党参,补气养血,助瘀血排出;
若有寒凝(遇冷疼痛加重):加桂枝、生姜,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
2.外用:贡方堂御肤膏,镇痛修复、直达痛点
贡方堂御肤膏由多种名贵中药材精制而成,药力透皮吸收,直达病所。它能起到活血消肿、清热定痛的作用,快速缓解局部症状。
用法:清洁疼痛部位并擦干(避免用力摩擦),取适量御肤膏均匀涂抹,轻轻按摩 1-2 分钟(以皮肤吸收为准),每日 2-3 次(疼痛明显时可加涂 1 次);避免涂抹在未愈合的伤口或黏膜部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